深圳斷供大增 官報稱從緊不變<br>內房股瀉滬深跌3%

深圳斷供大增 官報稱從緊不變
內房股瀉滬深跌3%

【本報訊】路透社昨引述內地官員消息,中國上半年及第二季經濟增長(GDP)分別10.4%及10.2%,後者低於市場預期的10.4%,但6月工業品出廠價格(PPI)增幅升至8.8%新高,持續高於居民消費物價指數(CPI)的7.1%,數據雖印證經濟增速減慢,但通脹仍有回升風險,加上中證監旗下兩大證券報章吹風,指貨幣政策將繼續從緊,拖累內地股市下跌逾3%。 記者:龍婉嫻

中央電視台報道,深圳業主斷供續增,市場又擔憂內地金融機構有投資房利美及房貸美證券而蒙受損失,金融及地產股再遭拋售,只有醫藥、林業、農業,及與通脹無關的二三線股受追捧,滬、深綜指反覆下跌,分別收2779.45及843.23,跌3.43%及3.22%。

明日公佈半年經濟數據

國家統計局將於明日召開記者會,發佈上半年經濟數據。雖然預計上半年經濟增速有所回落,但發改委主任張平昨日表示,現況依然符合國家年初確定的宏調方向,仍處於平穩較快區間;他指出當前中國經濟發展形勢複雜,面臨不少矛盾、挑戰和風險,保持經濟繼續平穩增長,抑制物價過快上漲的壓力很大。
昨日中證監旗下的《中國證券報》及《上海證券報》在報道6月貨幣信貸數據的同時,均指人行的從緊貨幣政策仍須堅持,市場將其演繹為報章在暗示人行貨幣政策放鬆無望;加上彭博資訊報道,美國政府正游說中國人行甚至建設銀行(939)等商業銀行,購買更多美國房貸證券,市場害怕中方基於政治考慮真的進行增購,導致中資銀行牽涉這場次債風暴程度越來越深,而市場又揣測宏調放鬆無望,加上深圳業主斷供個案日增,京滬深二手樓盤滯銷,樓價下挫,中資金融股及地產股頓成重災區。

分析師指不宜看得太淡

信達證券策略分析師馬佳穎表示,雖然近日大部份同業均指現水平已抵達價值投資區,但投資者依然以短炒居多,昨日雖未見恐慌拋售,但在情況不明及上望空間有限之下,重磅股再度成為主要沽壓對象;不過,基於上次較長的升浪亦以農業股帶頭,近期亦有此現象,故儘管指數或再有下跌可能,投資者不宜看得太淡。
東海證券宏觀策略分析師亦同意,經過數日反彈,指數很可能繼續調整,但經濟增長不至於大倒退,即使稍後下調全年增長預測,亦只微調0.1至0.2個百分點,至10.1至10.2%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