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旅行前睇爛幾本旅遊書或者跟那個地方有關聯的小說散文一大堆美其名資料搜集實則panic的這樣一個呆人。可是人生旅程安排得再好,也不可能事事如意。天有不測風雲,紅暴可以怪天文台,人生歷程縱然是自己plan的,但「上頭」那位才是舞台總監,我們演得再好也是過場,投訴無尤;在天地混沌之間,誰也當不成主角。我們以為那些道具花草樹木也許才是永恆的演技派,它們慣見人間風雨,無情薄情,始終不置一詞。老樹成精,韓少功筆下就有一株瘋得會向村民嗷嗷咆哮的擋路老樹。樹倒,應當就是人散之時了。但我們怎麼能知曉自己生命樹的狀態,或者,把自己看待成樹屋,及早準備,免得它日久失修變成危樓害人害物。
這幾天我又用旅行前做足準備功夫的那種心態去打點,發現有幾項必需的,像a、無論年紀乜字頭,現在就用電腦模擬自己和伴侶老到甩掉假牙擘大嘴失控流口水的那個頹樣,放在電腦screen上朝夕共對,你便會對老病的自己和對方沒那麼厭惡,很可能還會日久生情;b、醫療和老人院資訊該在精壯之時掌握剔透,年年跟驗身一齊更新資料;c、跟摯愛多多研究後事,或者索性明年開始唔搞生日,改為追思綵排。紅走到尾無奈褪為白,人生的煞科戲是激情勵志,抑或餘音裊裊,幽幽落幕?親身試勻幾個版本,算是不枉混世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