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指交通燈可減意外

專家指交通燈可減意外

【本報訊】將軍澳翠嶺路、寶順路及寶邑路交界位,交通設計一改再改,由原本的交通燈設施,於去年5月改為在寶順路畫上「停車」讓線,及至去年尾發生兩巴相撞嚴重車禍後,現場又改為迴旋處設計。不過無論如何更改,昨日仍然發生大車禍,有區議員又再要求回復當初交通燈設施,但有駕車人士認為最重要是,司機的駕駛態度問題。
至於上址先後三種交通設施何者較好,香港汽車工業學會副會長李耀培指出,交通燈、迴旋處及「停車」讓線指示等不同設施,是因應不同交通情況及需要而定。

駕駛態度重要

他認為運輸署在決定使用某一種設施時,應經詳細計劃作出最好決定,不應在某一意外發生後草率更改。
李耀培認為交通燈對控制車輛流量及減少意外有較大作用。「駛至接近燈口位,司機特別留意已成為大部份駕駛者慣性反應,加上有衝燈攝影機,大大減少衝燈出意外機會。相反駛至迴旋處或讓線,不少司機會有時讓有時唔讓,意外往往就會發生。」
另外,一名的士司機陳先生亦稱,司機的駕駛態度往往可以避免車禍發生,總之要緊記安全第一。

車禍現場兩改交通設施

1〉去年5月前,原本設有交通燈,但居民指因等燈號過長,導致交通擠塞要求更改

2〉去年5月後,取消交通燈改在寶順路設「停車」讓線,但同年12月發生兩死17傷嚴重車禍

3〉在大車禍後當局將十字路口改為迴旋處,三邊路口都有讓線,但昨日仍然發生大車禍,有議員建議改回最初的交通燈設施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