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蔭權今天將出席立法會答問大會,並會提出好幾項「派糖」措施。香港市民若非善忘,當然會記得他六月底才剛說過,通脹是全球性現象,「政府可以做的事不多」,堅持到十月發表施政報告才推紓困措施,怎麼轉眼間去訪問一下老人與學童,紓困措施就來了呢?莫非他落區訪問一下,才知道通脹對市民的影響,因而要解點困嗎?
說穿了吧,曾特首真正要解的,不是市民之困,而是他自己之困。他的困,倒也不全是因為民望持續下跌。他說「政府可以做的事不多」時,民望已跌至新低。他的困,主要是習近平最近來港在他面前說的「重話」,以及左派元老吳康民的進一步演繹。
習近平說話的語氣不重,但正如當年胡錦濤在澳門向董建華訓示「查找不足」一樣,溫和語氣暗藏着要董建華腳痛下台的機鋒。習近平向特區班子訓話,說要「通情達理,團結高效」;在他觀察馬術設施時,兩條鋁管從天花板掉下「條條Fing」,習近平當場訓示曾蔭權對奧馬要「親自過問」,暗示他把這樣的頭號大事交給唐英年、林煥光之不當。
左派元老吳康民進一步演繹習近平的談話。他認為特首民望下跌,不至於導致他的下台,但習近平要求曾對奧馬「親自過問」,就可解讀為對曾的批評。「如果馬術比賽搞到雞毛鴨血,……畀人破壞,搞到亂晒龍,影響國家顏面,就唔可能唔落台……」。
問題是甚麼叫「亂晒龍」?甚麼叫「影響國家顏面」?從北京的角度來看,只要出現一個陳巧文,就可以說是「亂晒龍」、「影響國家顏面」。但從一國兩制中香港的言論自由來看,卻沒甚麼大不了,不但應容許,而且只是小事一樁。不過,習的訓示和吳的演繹,都使這個香港極少人關心的馬術比賽,成為特區政府往後一個多月施政的「重中之重」,它很可能會衍化成中央要曾蔭權下台的藉口。
光有這個藉口,中央還不能讓曾蔭權步董建華後塵。董下台的另一個可供中央下決定的因素,是民望低迷。因為董的民望低迷,故要他下台並沒有引起市民的反彈。曾特首的民望評分屢創新低,目前距離董下台時的民望評分僅差8分。有報紙以「衰過董建華」做標題。今年7.1遊行有人喊「曾蔭權下台」的口號。因此,若中央藉口奧馬要曾下台,事實上已有一定的民意基礎了。
另一個曾蔭權無法消解之「困」,是中央主管港澳工作因換人而出現香港人事異動危機。在人治體制下,通常新上任領導人,總要做些事來否定前任。胡錦濤要董下台,是因為他接掌了實權,故立即拿江澤民「馬房」的董建華開刀,以示他的「英明」。如今,一般認為,習近平是江的人馬,在十七大的最後時刻,江把他擺上「王儲」地位,而排除了胡的人馬李克強接班,是江胡內鬥的結果。習主導港澳事務,就有要否定前任的傾向,曾蔭權也就陷入險境了。
曾蔭權為保住權位而解困,可做的事情不多。若「派糖」能把民望提升到60分以上,中央要拿他開刀就有顧忌了。但看來絕無可能。因為他的民望低迷,不是由於通脹和民困,而是由於他只懂得順從北京、漠視立法會和民意而自把自為、專橫獨斷所造成的。副局政助風暴,不顧《基本法》有關規定而決意撥公帑往四川賑災,對《蘋果》記者被沒收回鄉卡這種違反新聞自由的事不敢吭聲,習近平說行政、立法、司法要「互相支持、互相配合」他不敢提出保留意見,盧維思失職案被法院指特首失當……。近來發生的所有事情,都說明曾蔭權眼中只有北京,只有在香港能通北京的政商名人,他眼中沒有市民,「派糖」是為挽救民望的不得已之舉。
因為他不是香港市民選出來的。在北京眼中,他也是隨時可以踩兩腳甚至可以撤換的奴才。只要香港一天沒有普選,北京這種耍猴子的把戲就能對這一任、下一任和下下一任的特首玩下去。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