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多反阻登革熱疫情

蚊多反阻登革熱疫情

【本報訊】本港今年夏季持續多雨,蚊子大量滋生,增加爆發登革熱風險。一項由日本及泰國合作的研究發現,若滅蚊不夠徹底,傳播登革熱的風險較蚊子滿天飛還要高。若人體不斷被蚊叮,免疫系統對登革熱的抵抗力持續偏高,相反,若只是間中被蚊咬,因對病毒的抵抗力下降,令染上可致命的出血登革熱風險大增。

因免疫系統也提高

日本大阪大學及泰國專家合作進行一項研究,在2002至2004年期間,調查100個泰國家庭,當家庭積水器皿內幼蚊數量增加時,區內出現出血登革熱的個案也隨之而上升,但當蚊子幼蟲滋生的比例飆升至超過30%時,患病的人反而減少,顯示無蚊或蚊子特多也可以阻止登革熱疫情惡化。
負責有關研究的大阪大學熱帶病學專家相信,當蚊子特多時,市民被叮咬次數上升,免疫系統也會相應提高,令感染情況減少,故登革熱流行地區,必須採取更徹底而有效的滅蚊措施,更不能在雨季過後鬆懈,隨着近年預防登革熱的疫苗研製成功,相信可減低全球感染人數。
登革熱是威脅全球旅客的主要傳染病之一,本港今年已累積16宗外地傳入登革熱個案,多個東南亞及南美洲國家近期也爆發登革熱,世界疫症情報網的數字顯示,單是巴西及委內瑞拉今年已累積近57,000宗登革熱,最少10人死於出血登革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