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輪從緊的金融政策,包括提高存款準備金率至17.5%,以減少市場上貨幣的數量,及規範商業銀行對某些行業的借貸活動,調整房地產按揭的市場程式等,一些行業已經聯合向有關政策部門反映「這個冬天實在太冷!」這股冷空氣好像亦已吹到政府內部,之前「過熱的感覺」,似乎一下子凉快了,人們在這個時候,開始思考政府會否更加清醒的對症下藥,又一次以民為本,打救市場。
政策改變限制多
這種人民和政府互動的揣測,筆者前周親身經歷。話說,筆者拜訪廣東開廠的友人時,剛遇上該區農行行長和下屬與友人在熱切地討論,本來筆者不願打擾這種商業談判,但友人一見筆者到訪,好像看到救星一樣,馬上邀請筆者同枱商談。
有了我這個不速之客突然參與,氣氛馬上改變,由嚴肅變成輕鬆,話題就從筆者查問銀行最近的情況說起,行長搖搖頭道,現在銀行壓力很大,主要分兩方面:第一,由於存款準備金率處於歷史最高位,銀行對於吸納存款的誘因非常大,雖然把資金存放在人行已經有收入,但一家銀行的存款數目不足,他的可借貸部份肯定也不夠,變成盈利能力會大大減弱。其次,政府政策在規管銀行的借貸對象,有多方面限制,對他們開拓客戶造成很大掣肘。
先測風向再對客
行長在評論第二點時,還提及他們在推測政策改變的時候,怎樣和客戶交代,比如去年在房地產火熱的時候,主要的客戶都是這些開發商,一旦政策下來,要改變一直友好對待的客戶,難度可以想像。
當他們估計最近「風向」可能有變,工作隨之而又要調整,但作為「信用」最重要的銀行業,這種變來變去的方向,在答應了又不能兌現的情況下,按行長的說法:「早知早覺越着數!」
筆者後來才知道,行長要向友人推銷1000萬元貸款,但友人的生意周轉尚未需要,故借筆者的到訪來婉拒。看行長和他的下屬穿着白襯衣、黑色超短裙,銀行的工作壓力真大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