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論天下:退休怕屈機 - 陸日勤

筆論天下:退休怕屈機 - 陸日勤

有一個魔術籃子,你放10隻雞蛋進去,然後每隔一段時間,從籃子裏取回1隻雞蛋,在正常情況下,你最多能取10次,不過這個籃子具有法力可將雞蛋變多,這樣你一邊取蛋,籃子一邊生蛋,籃子裏的雞蛋便源源不絕,取之不盡。這大概是個騙人的魔術,不過,對此堅信不移的亦大有人在。
今年初,美國有一班前柯達公司和施樂公司的工人,向法院提出訴訟,指投資銀行摩根士丹利的兩位基金經理,在幾年前誤導他們將退休金投資在其管理的基金上。這班工人踴躍認購的主要原因,是基金經理告訴他們,每年都可提取本金的10%,而無損本金運作,只要他們的退休金達到一定金額,每年提取的款項就足以應付生活開支,他們便無後顧之憂,可以提早退休上岸。

巨企投行相配合

柯達和施樂分別在業務上面臨巨大的挑戰,柯達生產的菲林,逐漸被數碼記憶體取代,成為儲存影像的主流工具;而施樂發明的影印機,又敵不過日本生產的廉價仿製品,因此,兩間巨企早有計劃大幅裁員。投資銀行的服務,其中包括協助顧客提早退休,正合柯達及施樂的心意。於是乎,公司准許投資銀行到員工工作間開辦研討會,推銷投資產品。
企業和投行雙雙受惠,卻苦了員工。有退休員工因投資回報未及預期,惟有定期透支本金,以致本金縮水,現結餘只夠應付一至兩年的生活開支,故惟有重新找工,但由於找不到以往專長的工作,只有從事低技能性質的行業,生計大受影響。

歷史回報非必然

合適的退休計劃,可以讓退休人士安享晚年,不過在激烈的環境下,基金經理爭取潛在客戶,讓他們誤以為資金管理能力出眾,帶來更優質的退休生活。於是便傾向容許客戶,提取多點現金。
根據美國股市長期歷史回報是10%,如果基金努力爭取好成績,基金每年回報達到10%或以上,扣除手續費後,提取10%現金而無損本金,理論上是可行的。可惜,投資表現往往並非一帆風順,股市的長期回報,只是在過往幾十年來的一個平均數而已。幾年來的回報變化可以很大,基金投資的回報波動就更大。一旦遇上熊市便連蝕幾年,而客戶又在期間提取現金的話,幾年後本金所餘無幾,可想而知。
對於重視長期回報而低估短期波動的殺傷力,有一個很生動的比喻,是如果你要涉水過河,只知道河水的平均深度,而不知道最深的程度,你最好不要冒險過河。
當大批不幸的退休人士大舉重投人力市場,在僧多粥少的情況下,即使找到工作,也被迫接受低薪酬待遇,屋漏偏逢連夜雨。這樣,工人有被人「屈機」的感覺,提出訴訟是可以理解的。可是投資銀行也不是儍子,大概一早有後着,就是一大堆免責條款和風險披露,在認購基金之前,工人應該已經過目。

http://penandsky.blogspo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