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論中國:天變地變 極權心態不變 - 李平

盡論中國:天變地變 極權心態不變 - 李平

昨日是北京申奧成功七周年,官方傳媒大造輿論,宣傳七年來北京的巨大變化,宣稱已履行當年的種種承諾。但檢視北京的諾言,不難發現,在奧運場館、交通設施、奧運村等硬件建設方面,北京已踐約;在安全保衞方面,北京面臨的挑戰剛剛開始;在保障人權和採訪自由方面,北京依然乏善可陳。可以說,七年來,北京天變地變,就是極權心態不變。
七年前,時任北京市長、北京奧申委主席劉淇向國際奧委會作最後陳述時表示,北京如獲准舉辦奧運,「將有助於推動(中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並將有益於我們人權事業的進一步發展。」

曾承諾歡迎異見者表達意見

北京奧申委秘書長王偉在記者會上也針對外界對中國人權的關注承諾:「我們歡迎任何人來中國,包括遊客,做生意的,異見人士可以表達他們的意見,完全沒有問題。」他還承諾:「我們將給予來華記者充份的新聞自由,可以在比賽前及比賽期間,到北京及其他城市,報道任何希望採訪的任何事。」
七年來,中國由於始終未改變一黨專政的政治體制,在籌辦奧運過程中一遇到困難、問題時,極權心態就顯現無遺,動輒使用違反民主、法制的手段。

驅訪民禁遊行 扮社會穩定

擴建場館時罔顧居民的權益,無力改善空氣污染、交通堵塞問題時就封廠封車,為營造社會穩定的表象就驅趕上訪的寃民、禁止遊行示威、囚禁異見人士,擔心安全問題就採取連坐方式、株連無辜,為了面子就限制記者採訪負面新聞,凡此種種,早已置保障人權的承諾於腦後。
值得關注的是,身兼京奧領導小組組長的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其施政風格會否因奧運而被格式化?即在慣用極權手段處理重大事務及收效後,他主政時還能否擺脫現有的模式,改行民主、法治之路?雖然習近平主政浙江時也有推動民主選舉的試點,但他上周在港要求行政、立法、司法相互支持的言論,不能不令人擔憂。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