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A股回穩似後勁不穩,《人民日報》昨以全版篇幅發表「全力維護資本市場穩定運行」為題的署名文章,就四大「冧市元凶」(即大小非解禁、再融資、資金面不足,及股市機制不健全)提出改善方案。而本月1日新華社相隔16年再發評論股市的社論《關於中國股市的通信》,當時僅以口頭安慰股民沉着應對。因此連跌兩日的滬深股市,昨亦回穩。
《人民日報》引述中證監主席尚福林表示,要強化資本市場基礎性制度建設,並提出四項措施,即堅持市場化導向,合理平衡市場供求,有序調節融資節奏;以適當方式定期公佈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的資料;鼓勵和引導長期資金入市;逐步完善股票市場的內在穩定機制。
文章認為,若中央短期調控政策過多,難免有「政策市」的痕迹,從長遠角度考慮,「制度治市」更重要。當前問題是,大小非解禁為個別股份帶來沉重沽壓,即使三一重工等20家企業承諾延長減持期,市場仍有大聲音呼籲應對減持收益徵稅,文章駁斥指徵稅有違當初股改的承諾,建議應加強大小非減持的透明度。
籲推股指期貨
至於再融資問題,文章着墨最少,只重申融資條件會逐步細緻,今年11月底前未能完成整改的企業,不會獲當局受理其再融資申請;而萬眾期待的平準基金,文章引述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證券期貨研究所所長賀強指,「設立平準有可行性,但在基金來源、規模、目的、監管等方面,均應作出合理安排,避免套牢是要有優秀人才。」他續稱,A股應建立沽空工具,推出股指期貨以減少連跌風險,現時是推出好時機,但奧運前不一定合適,從根本出發,應建立上市公司與資本市場的內在制約的機制。文章又指,理論上可入市的保險資金、社保基金和企業年金堪稱「海量」,要吸引長期資金入市,應提高投資機構盈利能力,開發金融衍生產品,減少主板市場的風險。
人民日報四大穩定股市重點
爭議事項:大小非解禁 市場看法:對減持收益徵稅
文章建議:這有違股改承諾,應加強大小非減持透明度
爭議事項:再融資問題 市場看法:一刀切暫停
文章建議:有序調節融資節奏,11月底未完成整改企業再融資不受理
爭議事項:內在穩定因素 市場看法:設平準基金救市
文章建議:平準有可行性,但要訂明投資規矩,亦可設股指期貨等沽空機制
爭議事項:資金面緊絀 市場看法:別再批發新股
文章建議:社保基金理論上可入市,但須先開發新產品,並提升投資機構盈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