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出招打救兩大房貸<br>房利美房貸美獲政府入股注資

美出招打救兩大房貸
房利美房貸美獲政府入股注資

美國一場次按風暴,吹散樓市,兩大房屋貸款商房利美(FannieMae)和房貸美(FreddieMac),更面臨資不抵債危機,股價上周狂跌逾四成。為免「兩房」破產,令樓市如洪水決堤,拖累美國甚至全球經濟嚴重衰退,美國政府終於前日(周日)宣佈一系列挽救措施,可能動用多達3,000億美元(約2.3萬億港元),提高對「兩房」信貸額,擴大提供融資,以及必要時破天荒買入兩公司股票。

美國財政部、聯邦儲備局、房利美、房貸美、議員和證監會,經緊急磋商後,前晚宣佈連串挽救措施:財政部將提高對兩公司的信貸額。而聯儲局也貸款給兩大房貸商。財政部則「拍心口」,如有需要,會買入「兩房」股票。有官員向《紐約時報》透露,信貸額總共可能高達3,000億美元。
財政部長保爾森(HenryPaulson)說:「房利美和房貸美在我們的房屋融資體系擔當重要角色,一定要繼續,並要維持由股東擁有公司的模式。現時樓市調整下,兩者對樓市的支持更形重要。」
房利美和房貸美擁有和擔保的房屋按揭貸款達5萬億美元(39萬億港元),接近全美按揭總額一半,而且以亞洲為主的外國央行,持有兩公司9,790億美元(7.6萬億港元)債券和按揭債券。如果「兩房」倒閉,不止令美國人更難借錢買樓,更會令全球金融市場動盪,美國衰退加深,拖累環球經濟。
不過,政府出手救助,引起批評。有批評者說,房利美、房貸美藉半官方地位,一直享低息貸款,如今風險管理差陷危機,就有政府打救,那是「社會主義」的做法。
美國《紐約時報》/美聯社/路透社

房利美在1938年全球經濟大蕭條時代成立,保證房貸資金的流動性。
美聯社

房貸美在1970年由美國國會通過成立,宗旨是提供一個低成本房貸融資管道。
美聯社

獲政府撐腰「兩房」冇王管

房利美和房貸美都是政府資助企業(GSE),擁有和擔保的房屋按揭貸款多達5萬億美元,佔全美按揭總額40%,堪稱美國房地產貸款市場的龍頭。美國自由金融系統到底生了甚麼病?房利美和房貸美由風光一時到瀕臨破產的故事,大概是一個具體說明。
房利美1938年由前總統小羅斯福(FranklinDelanoRoosevelt)成立,目的是在大蕭條期間保證房貸資金流動性,為中下層市民提供低息按揭;房貸美由國會在1970年發起成立,作用和房利美一樣。「兩房」都不會直接向市民貸款,而是購買銀行的按揭後,再包裝成債券出售給投資者,如此這樣銀行資金便可源源不絕,按揭長做長有。

多次被警告充耳不聞

雖然上了市,但房利美和房貸美跟聯邦政府關係密切。房利美總部在華府;房貸美在相鄰的維珍尼亞州,其18位董事中,5名由美國總統任命。「兩房」除物業稅,不用納稅,還有來自財政部22億美元(172億港元)的貸款額。
房利美和房貸美佔全美近半按揭,規模之大,令政府無法承受「兩房」破產風險,投資者一早認定「兩房」有聯邦政府支持,根本毋須承受倒閉風險。2002年經濟學諾貝爾獎得主史密斯(VernonL.Smith)直言它們是「私底下獲納稅人支持的公司」。
房利美和房貸美坐享政府直接或間接「優惠」,可是卻不受監管。克林頓時代曾打算規管資本要求,打壓「兩房」的特殊地位,聯儲局前主席格林斯潘曾警告「兩房」風險管理不足,必須採取預防措施,但「兩房」充耳不聞。原因?「兩房」政治說客多,能影響決策。
一個例子是,房貸美一個說客曾為國會財政服務委員會進行75次籌款,籌得300萬美元(2,340萬港元)。另一個是,共和黨前聯邦眾議員貝克(RichardBaker)曾打算揭露房利美高層薪酬過高時,房利美律師則以踢爆他本身債務威脅,他只好打退堂鼓。
無王管如土皇帝,白宮和國會都無可奈何。房利美行政總裁(DanielMudd)2004年就曾在內部備忘錄語出驚人:「在政治層面上,我們經常贏,我們可自定法律。」
法新社/美國《華盛頓郵報》

房利美和房貸美Q&A

Q:房利美和房貸美是甚麼?
A:是美國兩大房產按揭貸款和保證商

Q:怎樣運作?
A:不直接向市民貸款,只購買銀行的按揭,然後包裝成債券售給投資者,是銀行和投資者的中間人

Q:成立原因?
A:增加銀行資金,向中下層市民貸款買樓

Q:是否由政府擁有?
A:不是,是上市公司,由公眾擁有

Q:面對甚麼問題?
A:次按風暴下,美國樓市大跌,很多業主無力還錢,房利美和房貸美要代他們償還,加上投資者卻步,集資困難,結果資金緊絀

Q:不拯救後果會如何?
A:銀行資金短絀,準業主更難取得按揭,地產市場崩潰

美國《西雅圖時報》/英國廣播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