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芝加哥獨家專訪--基斯頓比爾(ChristianBale)早前在芝加哥拍攝下周四正式在本地上映的《蝙蝠俠─黑夜之神》(TheDarkKnight),順帶還接受了荷李活外國記者協會的成員探班,雖然電影公司不接受記者拍照,但也安排了基斯頓接受在場傳媒訪問,他透露今集在鏡頭前出現的蝙蝠新盔甲大大改良,加上自己減了磅,故今集比起上集打得更靈活自如! 記者LillyLui直擊報道(HollywoodForeignPressAssociation)
基斯頓比爾揚言今次拍攝《黑夜之神》各方面均有所改進,影片雖然是一部商業電影,但今次的主題十分成熟,也帶出很多道德觀念的問題。
記:記者 基:基斯頓比爾
記:你是否覺得BruceWayne(蝙蝠俠變身前的角色)一角越來越變得黑暗呢?
基:有很多原著漫畫題材的電影主角都在續集變得黑暗,但我又覺得BruceWayne這角色反而在今集內要面對很多問題,不能再躲在蝙蝠俠的面具後面,每一個角色都有雙重性格,所以很複雜。
自薦危站天台
記:今集在故事上跟上集有甚麼不同?
基:雖然是一部商業電影,但今次的主題十分成熟,也帶出很多道德觀念的問題,例如一些人從來沒有得到權力,一旦得到之後,又不會好好使用,甚至犧牲自己的道德觀念或背叛良心去達到目的。
記:在片中你站在芝加哥著名的希爾斯大廈(SearsTower)上,沒有畏高嗎?為甚麼不用替身呢?
基:開拍前工作人員沒有打算讓我站在大廈的天台上,但給我知道,我堅持要親身上陣,於是穿好安全設備我便開始拍攝了。其實站在希爾斯大廈的天台上或在一條離開地面只有兩呎的橫樑上,兩者的平衡功夫都是一樣,只要不要向上望我便很快平衡到。
偶爾脫甲散熱
記:那件新的盔甲又是不是進步了很多呢?
基:比起上一件好得多了,至少我可以穿上數小時,也比較靈活,不過工作人員一有時間便會幫我脫下盔甲,害怕我會過熱,大家也不想看到一個常流着大汗的蝙蝠俠吧(笑着)。我還記得第一件蝙蝠俠盔甲十分之焗,尤其是那個面具,夾着我的鼻子,透不過氣。今次我也因為這件新盔甲的改變而減了磅,方便活動嘛。
記:除了蝙蝠跑車之外,今次還有部全新BatPod,是不是你親自駕駛呢?
基:(笑着)我想為這部電影保留些秘密,其實是一名來自法國的特技電單車手Jean-Pierre駕駛,不過在電影拍完之前,我也有去試駕駛那部BatPod。
記:上次拍《蝙蝠俠─俠影之謎》(BatmanBegins)時,你要接受武術訓練,今次還有沒有特別訓練呢?
基:上次所學的對打場面十分暴力,反而今次我可以加入自己的意見,因為在《黑夜之神》中不會用上這麼猛烈的對打方法,至於吊威吔的場面也比上次容易。
讚瑪姬有風格
記:今集女主角由瑪姬嘉倫賀(MaggieGyllenhaal)擔任,合作得如何呢?
基:合作得很好,瑪姬是一位很好的演員。我想導演在整個換角過程中處理得很好,他和瑪姬也認為不應模仿姬蒂荷姆絲(KatieHolmes)所演的Rachel一角,要創立新的風格,她演出的方法很有說服力。
記:今次在芝加哥拍外景時有沒有帶同家人一起來?
基:有,其實我在芝加哥只逗留一個多星期,因為在芝加哥所拍的劇情主要是特技和追車場面,我在這兒大多數是拍晚上的戲份,所以有點累。
記:請問你最喜歡蝙蝠俠那一款玩具?
基:所有會動得很快的東西!
買排水管設計BatPod
《黑夜之神》在英國Pinewood片廠、芝加哥和香港取景,負責場景設計的NathanCrowley在芝加哥接受訪問時表示,故事背景其實是在紐約,但覺得芝加哥的建築物和整個城市較有性格,所以選擇了後者。
今次片中除了有蝙蝠跑車外,還增添了一部有型的BatPod。「我和基斯杜化設計好草圖,然後在他的車房內創設這部蝙蝠電單車,我們還到HomeDepot(美國專售建材的連鎖店)購買一些排水管,還到華納兄弟片廠偷上一部蝙蝠車的輪胎裝上去電單車(笑着),最初弄好後不太好看,但很接近我們想像的設計,我稱它為肥仔BatPod(笑着)。」Nathan說。
研發腰帶變壓器
Nathan為蝙蝠俠在香港所拍攝的一場外景,設計了一件名為「StickyPrombGun」的特別武器,由腰帶發射的迷你變壓器。他更表示在電影內所見的一場爆炸場面,其實是在倫敦Pinewood片廠內拍攝,場地是一個舊飛機庫,有900呎長,160呎高和400呎闊,還保留了上一部《俠影之謎》一些舊佈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