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仔仔讀書 - 陶傑

送仔仔讀書 - 陶傑

放暑假了,在一個深長的夏天,顯示成功人士的地位和身份,不是在攝氏三十度開一輛平治房車,而是有沒有得「送個仔去英國入學」。
當「今個暑假飛哪裏」成為文華酒店下午茶座的熱門話題,如果你媽咪對一座的蔴雀友的答案是「訂咗去北京睇奧運」,引起周圍的崇敬指數,遠不如「送個仔去英國讀書」。
因為奧運的北京,正逐漸變為軍事戒嚴區,而且在王府飯店訂到美金三千元的客房,總共三天之類的身份利好消息,經過兩個月來在中環市面的消化,如果今年暑假,你們一家人的節目反而是「送仔仔去英國讀寄宿學校」,不但顯出一份「眾人喧嘩我獨靜」的遺世的清雅,還像前歌星陳百強唱的那首《相思河畔》裏的歌詞:「人在戀愛,我獨懶洋洋」,有一份好清醒的感覺。
特區政府的許多高官,暑假很忙碌,就是去英國「探仔」。此一新聞甜點,暗示當事人的身份,盡在留白之處─
首先,他的兒子不是去北京讀清華,也不會留在香港接受「母語教學」,這一點,已經令人覺得他是一股清流。
第二,身為父母,送仔仔去英國入學,他一定在倫敦Chelsea區有一座自置物業。有了物業,自然也多半有居英權,隔半條街的鄰居,是阿拉伯酋長和日本王妃的堂姊的豪宅,這一切,他沒有說,留給聆聽者無限的想像空間。
第三,送仔仔去英國,充滿父愛。這是富裕的二十一世紀,他不會像朱自清《背影》裏的那個窮酸父親,買一包橘子,吃力地爬上火車的月台,而多半會先帶兒子坐一回郵輪,暢遊地中海,歡聚天倫,然後親自送兒子進入哈勞公學的宿舍,塞給兒子三千鎊零用,提醒他天涼時記住穿羽絨城買來的那件一千八百元的羽絨衣。
送了仔仔去英國入學之後,他還會去蘇格蘭打波,約好與辭官後也赴英旅行的馬時亨一起散心,而太太則和馬太太飛去米蘭購物,最後在巴黎會合再飛回來。
怎樣過暑假?也有一張行程表的CV。做人要講履歷,「今年暑假飛哪裏」也日漸成為行走江湖的一份履歷了,去北京污染塞車睇奧運開幕式?太過「人有我有」了,何如在蘇格蘭的一座古堡看轉播,在送仔仔進寄宿學校之後。嘩,你爹哋這麼Cool,如此低調,這就是富而且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