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近十年本港的肺癆個案不斷減少,但據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的資料顯示,本港每年仍有約6,000宗呈報肺癆個案,死亡率約為5%。由於引致肺癆的結核菌可透過空氣傳播,加上患者的早期症狀不明顯,傳播風險也相對增加,傳染病專科醫生提醒市民一旦出現相關症狀應及早求診,並留在家中休息。
俗稱肺癆的肺結核是由一種名為結核桿菌的細菌引起,該病菌也會影響身體其他部份,例如淋巴結、腎、骨、關節等。傳染病專科醫生勞永樂指,肺結核患者會出現輕微發燒、盜汗(睡眠時出汗)、長期咳嗽和痰中帶血等症狀,部份患者甚至無明顯病徵。
他指,肺結核病人咳嗽或打噴嚏時會將細菌散播到空氣中傳染他人,而有效的抗生素療程一般可將傳染期縮短至數周以內。患者受感染後會在數周至兩年內出現病徵,但亦可能在多年後才發病。
肺結核為本港法定呈報傳染病,據衞生防護中心的資料顯示,06及07年本港分別有5,545及5,766宗呈報肺結核個案,患者的死亡率約為4.3%至5.1%。今年頭五個月則有2,416宗呈報個案。
咳嗽逾兩周應求診
勞永樂又指,患者只要遵照醫生指示完成療程,接受為期最少6個月的多種藥物治療,便可根治肺癆。市民日常應保持良好的個人及環境衞生,雙手被呼吸系統分泌物弄污,例如咳嗽或打乞嚏後要立即洗手,以預防肺癆。出現與結核病相似病徵時要迅速求診,特別是咳嗽逾兩周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