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的小屋 - 陶傑

白色的小屋 - 陶傑

經濟開始滑坡,樓價會不會跌?只要是豪宅,而且如果業主會Sell,就不會跌。
「識Sell」,在這個感官世界,是一門大學問。想在網絡上找配偶,在Facebook貼上半身照,也要用電腦把皺紋和雀斑都「執」掉,找一個攝影師,照三分側臉,讓陽光從另一方照過來,把樣子照得越俏麗越好。
想賣房子也一樣。一座昂貴的物業,動不動幾千萬,要把客廳和睡房拍攝得很誘人,挑起買家的購買慾。
房子就要悉心裝扮了,不止是打掃清潔之簡單。首先,地板要用淺色的柚木長條,在視覺上,許多條平行線,在鏡頭裏斜斜地向另一邊延伸,五百呎的客廳,看上去像三千呎,可以營造遙遠的空間感。
然後是傢俬越少越好,強調鏡頭裏的家居的線條:垂直的線,如牆壁和廚櫃,與平行的線,像廚房裏一張闊大的木桌子,就令人覺得地方大了。
還有,廚房有什麼佈置?要小心選擇:一個銀色咖啡壺,一盆紅蘋果,幾隻梨子,用一點點顏色點綴白瓷磚鋪貼的牆壁,色彩用得節制,不可喧紅鬧綠擾心刺目,就像一個美少女,年華十八,只化一個淡妝,青春美白的底色,就是最大的魅力。
客廳也一樣:柚木地板上的黑沙發,放三兩隻乳白的軟墊子,想添一點幸福的感覺,為什麼不把短毛貓也徵用過來,當臨時演員,讓牠伏在沙發上睡過去?
賣房子,要為自己的家居拍幾張Marketable的照片,要注意窗外的天色:不要匆忙,等也要等到晴朗的上午才拍,只為了捕捉窗外的那一片蔚藍。如果窗子外沒有一樹夾竹桃,趕快在客廳裏放一盆植物。對於買家,這一切道具,可以把房價叫高一百幾十萬。
在外國看房子,是視覺上的享受。一百座物業,一百樣屋主人的心思:有時戶主是律師,太太是攝影家;有時丈夫是教授,太太是平面設計師,這就是中產階級的意義:房子有了布設的創意匠心,即刻升值,買家買來也不忍再裝修,不像香港,物業轉手,要用幾十萬乒乒乓乓把原來的一切砸爛。
一個社會缺乏美術教育,得到的是一百座大廈,同一類設計,一百戶家居,用同一樣的鋁窗,一個社會缺乏個人性格,一切都一個樣:「領導人」的髮型,官員講話的用詞,西裝和領呔的款式。沉悶是從「劃一」開始的,像商場、報紙的版面、「實Q」和警察的制服,如此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