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某高級品牌近期力推聲音導覽城市的活動,其一宣傳環節邀請知名博客撰文寫聽後感。來到上海,負責的朋友找我一起玩玩,還有別的北京和上海作者在網上連線。後來我知道,別的城市還有法國、韓國、日本、台灣等地的博客參與,姿態更隨興自由,有別於透過傳統媒體聯繫。
網上玩意千奇百怪,潮流周期愈來愈短,Facebook出現後,據說寫blog的人大為減少。但我向來認為,這壓根兒是兩種不同的平台。前者是一個交際與聯誼的社群,說的是peergroup文化。Blog才是一個可稱之為獨立的新媒體雛形,更注重個人的發聲與姿態,更值得發展下去。博客數目少了是好事,留下來的會是更優質更堅持的東西。
在香港,這種力量還不成氣候。但在歐美,博客已是中堅分子,時尚界著名博客早已進入主流媒體成為另類權威。在內地,當傳統媒體仍受官方諸多箝制,以逐點擊破的姿態大肆覆蓋網絡的博客們,就成了不可忽視的異議力量,有些傳媒寫手在主流媒體露面是一個樣子,在私人網誌則極盡揭秘嘲諷之能事,非常好玩。四川地震後,博客的影響力有目共睹。
最近收到若干內地媒體的合作邀請,都與網誌事項有關,我本來不覺自己是博客,但本着有博就是客的原則,有需要時也樂於開放平台眾聲喧嘩。但博客最終還是要持守自己的立場與風格,這是游離於主流媒體以外必須的獨立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