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上網小學生 閱讀能力較差

嗜上網小學生 閱讀能力較差

【本報訊】時下年輕人無網不歡,生活離不開MSN、瀏覽網誌及討論區等玩意,但有研究發現,每天都使用MSN及瀏覽網誌討論區次數越頻密的小學生,其中文及英文閱讀能力越低,甚至低於同年紀的平均水平。有專家認為,學生參與網絡活動每天不應多於一小時。

每天不應多於一小時

香港大學教育學院去年邀請香港40間具代表性的小學參與研究,共抽出1,283名小四學生完成中、英文閱讀理解試卷各一份。結果發現,與04年首次同樣研究相比,小學生在中文及英文的平均閱讀成績都有進步,分別由04年的532分及381分,升至566分及423分。分數越高代表能力越高。其中,有24%學生的英文閱讀成績超過500分的國際水平,即英文已算是其母語,04年時只得8%學生有此成績。負責研究的學院副院長謝錫金教授認為,成績進步與過去數年實施小班教學、學校獲更多資源投放於活動教學等有關。
今次研究也發現學生若使用網誌、MSN及討論區等的次數越多越頻繁,其閱讀成績也會較差。謝錫金舉例指,學生瀏覽明星或其他人的網誌時,即使是英文網誌,但其內容大多數都以圖片、短片為主,對學生的中英文閱讀能力沒有任何幫助。
學生使用MSN及討論區等時,往往使用較多簡單的短句甚至新創語言,長時間接觸該些不規範的詞語會令閱讀能力下降。謝錫金指出,學生若觀看電視及電影、或閱讀及瀏覽與電子遊戲相關的書籍和網站的次數越多,中英文的閱讀成績也會較差,甚至低於平均水平,故建議學生每天參與上述活動的時間不應多於一小時,並多閱讀資料性及時事性較豐富的書本及網站,提升中英文閱讀能力。

學者促作針對性教學

此外,今次研究發現小學生的中文及英文閱讀成績標準差距增加,如中文及英文閱讀成績標準差分別由62升至69分,及75升至95分。他認為與部份學校近年未能具備較多資源推行教學改革有關,令部份語文成績優良的尖子「越行越遠」,相反較差者則沒有進步,故建議政府、學校及家長三方面要就能力較差的學生,作針對性的教學,改善其閱讀能力,收窄日漸拉遠的差距。

提升中英文閱讀能力方法

.每天花一至兩小時觀看內容健康的電視節目或電影,吸收時事和資訊等知識及詞彙

.瀏覽網誌、使用MSN或ICQ等活動,每天參與不能超逾一小時

.多閱讀課本以外的中英文故事書、小說、報紙及雜誌等

.可觀看配有英文字幕的英語電視(如新聞節目)或影碟,提升英文閱讀能力,但每天不應多於3小時

.學生在家中可多用英語與家人交談,提升英語能力

資料來源:香港大學教育學院副院長謝錫金教授

特稿
月看40本書 小六生作文佳

小六學生張嘉豪是一名書迷,一個月看40多本書,每月平均花費千多元零用錢購買心頭好書。嘉豪愛書的狂熱程度,在學校圖書館借的書根本不能滿足他的看書慾,他每星期均會在電子書網頁「光波24書網」購買五、六本電子書,才能過足書癮。
自小學二年級迷上閱讀後,嘉豪發現中文科的作文成績有進步。閱讀能使他在運用標點符號、詞彙及四字成語時更加純熟,寫作時更加得心應手。
不過,並不是每名學生都有零用錢買書。鮮魚行學校四年級學生李偉強十分喜歡閱讀,但由於家境不富裕,沒有零用錢,所以平時甚少買書,「媽咪覺得啲書睇完一次就唔睇,買返屋企好浪費!」他惟有多去幾次圖書館。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