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政府醞釀多年後推出的《種族歧視條例草案》,昨日在立法會進行三讀辯論,但由於入夜後部份保皇派議員不在議事廳,加上五名建制派議員突然倒戈,政府提出語言歧視不屬於歧視的豁免動議戲劇性地遭否決。有議員指出,這意味着如草案最後獲得通過,語言歧視將被列為歧視行為的一種,少數族裔人士遇到語言歧視時,將能向政府提出大量訴訟或司法覆核個案,因此特區政府將要研究是否要收回整條條例草案。
立法會昨日三讀辯論《種族歧視條例草案》,由於草案無將語言歧視列為歧視行為,草案委員會主席吳靄儀提出修訂,指職業訓練課程很多時只以廣東話授課,醫療服務的語言歧視更令少數族裔困擾,因此提出將職業培訓課程及醫療服務的歧視列為歧視行為,但在分組點票下被否決。其他由議員提出的修訂亦多被否決。
建制派五議員突反對
最叫政府意外的,是政府提出語言歧視不屬於歧視的原動議,在工聯會陳婉嫻、鄺志堅、王國興三人,以及勞聯李鳳英、金融界李國寶等五名建制派議員投票反對下,以24票贊成、26票反對,同樣遭否決,意味如果該草案最後獲得通過,語言歧視將被列為歧視行為的一種。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林瑞麟指出,有關語言歧視的修訂議案會帶來嚴重後果,會影響政府、私人培訓機構、小型企業、私人醫療機構等的運作。他說,要求所有服務提供者提供不同語言繙譯並不可行,亦無助他們融入社會。
立法會主席范徐麗泰在政府原動議遭否決後,即宣佈休會,立法會今日會續議草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