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三地:救市之聲又起 - 扶偉聰

兩岸三地:救市之聲又起 - 扶偉聰

自今年4月初,A股上證指數大跌至3000點左右,內地股民不斷發出救市的請求。但指數還是此起彼伏、不斷尋底,直至近日跌穿2700點。
與股市同命相連的是樓市。在銀根收緊,政策層面多不利於房地產市場的背景下,內地大部份城市的銷情不斷上演「價量齊跌」,特別是成交量,下跌30%至50%已成常態。不是需求不夠,只是購買意欲下降,消費者的心理被市場悲觀氣氛左右,眾多業主更擔心負資產的來臨。眼下的樓市,又引發救市的聲音。

經濟退潮齊呼救

而整個實體經濟,則遇上各種困難,顯出滑坡態勢,內地企業景氣指數已出現高位回落。據有關資料顯示,廣東省是內地GDP排名第一的省分,但1至5月,其工業企業利潤增幅同比回落44.8%,全省有1萬家企業出現虧損,佔全省工業企業的26%,虧損額高達207.96億人民幣。而位於廣東省省會的廣州市,則同樣出現工業總產值增長下降,近三成工業企業出現虧損,財政收入大幅減少的狀況。面臨這樣的經濟退潮,近日的經濟命題,也不斷發出救市的呼聲。
某權威部門金融研究所所長指出,不應以壓抑物價作為當前首要目標,重點應防止經濟增長急煞車。某權威新聞媒體撰寫專題文章,直言宏觀調控房地產市場不適宜用「休克療法」。近日,政府最高決策層分赴江蘇、上海、山東、廣東等經濟重地視察。種種迹象表明,過份冷卻經濟的政策,或許出現調整。

過份干預價格並不科學

當美元不停貶值,國際油價不斷攀升,而內地卻為了抵禦通脹而不得不收緊銀根,壓抑內需從而埋下了滯脹的風險,真是付出了很大代價。
至於救不救市,該如何救市,不同學派有不同聲音。但我見到許多經濟學者都有一個共識,就是過份干預市場,特別是過份干預市場價格,都是不科學的。在融入全球經濟的今天,無人能獨善其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