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大災難的新聞吸引不少人關注,但這類新聞看得太多卻會引發情緒問題,甚至晚晚發噩夢。一項由精神專業聯盟在四川大地震後進行的市民情緒調查發現,約5.6%人出現四項或以上的創傷後壓力症病徵。專家建議要控制看災難新聞的時間,若情緒受困擾可做運動或與親友傾談紓緩。
感到不安無助
精神專業聯盟上月中至上月底訪問220名市民,了解四川大地震的資訊對受訪者情緒的影響,當中包括情緒病患者,大部份受訪者都沒有親身到災區,或沒有親人在災區。
調查發現,最多受訪者每天花兩小時看四川地震新聞,其中28.5%人表示接收災難資訊後,感到恐懼、不安及無助,情緒久久不能平復,災難影像及相關思想經常在腦海出現,無法制止;約一成人經常發噩夢或夢見地震新聞,影響睡眠質素;近三成人因壓力大而迴避看相關新聞,或是自己覺得情緒變差。
創傷後壓力症的病徵包括持續感到害怕、感覺麻木、記憶力下降、失眠或噩夢、逃避回憶相關事件等。精神專業聯盟精神科專科醫生劉英傑稱,情緒病患者接收災難資訊後,情緒受困擾的風險較一般人高二點四倍,兒童經常看這類新聞情緒也會受影響。調查也發現女士看了災難影像後,出現情緒困擾的風險較男士高約兩倍,故建議市民切勿觀看太血腥或震撼的災難圖片,更不要長時間看災難新聞,以免情緒太緊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