衍生創富:三大類保障條款降風險

衍生創富:三大類保障條款降風險

面對上半年持續調整的市況,就算專業投資者,亦要從避險角度多加考慮。綜觀上半年股票掛鈎投資(ELI)市場中,累積股票合約票據(Accumulator)的參與者自3月開始顯著減少,與此同時各類保障條款卻在專業投資者ELI市場中逐漸冒起。
在升市時,投資者通常選擇逐日計息,以及每個分派期才有一次贖回機會的可贖回ELI入市。惟在過去半年調整市中,掛鈎正股股價持續調整,有機會影響逐日計息者的潛在回報表現,亦會令贖回機會下降。因此過去半年有三大類保障條款,廣泛被專業投資者採用。
固定票息──針對年息回報的穩定性。縱使掛鈎正股收市價回落至參考價之下,年息回報亦不會變,而整項投資的風險,只限於到期時是否要接貨。
每日可贖回──焦點放在提早贖回機會。在首個分派期後任何一個交易日,只要掛鈎股份收市價在贖回價水平或以上,整筆投資已可提早贖回。
氣墊式──可減低到期時的接貨風險。氣墊水平一般於參考價之下,如整個投資期掛鈎正股股價未跌至氣墊價,到期日需要接貨與否,將可以氣墊水平而非參考價作釐定,從而降低了接貨的潛在風險。
不難發現,上述三類保障條款,於上半年的專業投資者ELI市場中大行其道,印證了市場的避險心態隨着港股持續調整而提升。
由於產品條款及運作有異,投資者應清楚了解投資產品的各樣條款及留意所涉及的風險,如有需要應徵詢合資格之法律或其他專業顧問。

麥格理證券(亞洲)有限公司衍生工具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