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沙家浜》也不是整齣都好看,開頭交代劇情的唸白難聽死了,又生硬又冗長,演員的喉嚨還有咁大擘咁大,當正觀眾都似戲中的沙奶奶一樣患聽覺障礙症──唯一合理的解釋。當然我只看過七十年代初拍攝的電影版,從未有機會看舞台原版,不知道事隔四十年,情況有沒有改進。
這次上海京劇院在香港只演出選段,是非常聰明的抉擇,裁剪得宜的話應該能夠去蕪存菁。其中《智鬥》肯定是最好的一場,開茶館掩飾政治身份的阿慶嫂遭奸人懷疑,試探她是否暗中庇護新四軍,八面玲瓏的她答道:「壘起七星灶,銅壺煮三江,擺開八仙桌,招待十六方。來的都是客,全憑嘴一張,相逢開口笑,過後不思量。人一走,茶就涼,有什麼周詳不周詳!」既得體又有理,淡淡浮泛一種風塵味,內外皆是民間智慧,可能是樣板戲之中最不樣板的唱段。汪曾祺一定很滿意這「差一點被她(江青)砍掉」的一段,後來為文一再提起,說「這一段唱詞是數學遊戲。前面說得天花亂墜,結果是『人一走,茶就涼』,是個『零』。」字裏行間彷彿帶着苦笑,到底按不住洋洋得意。
電影有兩場拍得十分出色,一靜一動,大可作為學院教材。一是阿慶嫂唱「風聲緊雨意濃天低雲暗」,導演配合慢板只用了兩個長鏡頭,有分寸的推近和拉闊,不動聲色拍出主角「一陣陣坐立不安」;二是武場「月照征途風送爽」,鏡頭角度精準,剪輯緊湊節奏感強烈,以最經濟手法營造氣勢如虹。收梢眾士兵列隊翻筋斗越牆而去,比《卧虎藏龍》騙鬼子佬的飛簷走壁更教人拍案叫絕──而且是無花無假的真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