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中央調控房地產的政策,有可能變調。內地《經濟觀察報》引述國家發改委發表最新的《上半年國內住房價格走勢分析》報告,指今年首5個月內地新盤售價升幅呈按月回落狀態,供過於求的情況持續。報告指出,一旦房價大跌,容易出現需求萎縮,影響整體經濟;發改委更擔心,可能引發經濟衰退。
報道引述知情人士透露,目前建設部及人行等相關部委,已就穩定房產市場的問題進行探討,相關政策醞釀出台,以緩解房產業的緊縮狀況。但這不代表中央會拯救房產商,一位銀監會官員指出,穩定房產市場與救開發商是兩個概念。報道指監管當局的態度,依然是盯緊商業銀行對房產開發商的融資。
相關部委研究穩樓市
發改委兩個多月前發佈的《2008年一季度住房市場價格形勢分析》,當時仍擔心熱錢、股市出逃資金及觀望的居民資金,會大規模進入房產市場,推高房價;認為相關部門應穩定樓價,防止出現過快上漲趨勢。
不過,最新的上半年房價變動分析報告卻顯示,資金不但沒有大規模流入樓市,成交量反而持續萎縮。今年1至5月份,全國70個大中城市新建住房銷售價格平均上漲11.2%,升幅呈逐月回落狀態,平均每月的環比漲幅為0.2%,明顯低於去年月均1%的升幅水平。而首4個月商品房銷售面積1.5億平方米,同比下降4.9%,其中住房銷售面積1.37億平米,減少0.4%。
報告指出,首4個月房地產開發投資總額6952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32.1%;反映交易量下降的同時,房地產投資供應卻快速增加。
報告認為,緊縮的貨幣政策、對房貸從嚴管理及偏高的房價,都將抑制住房需求;而保障性住房和商品房供應不斷增加,也將會擠壓房價。報告預計,多種因素的綜合作用下,今年住房市場將處於調整狀態。報道引述發改委一位官員表示,「現在我們該擔心的不僅是開發商的死活,而是房地產業的調整是否會導致中國經濟陷入衰退。」
地產業佔經濟增長20%
事實上,持續的資金緊張和銷售下降,已打擊內地房產商,一些中小型發展商面臨倒閉,而樓房無法賣出,企業資金鏈便中斷,與其相關的銀行貸款都會受拖累,產生連鎖反應。
報道指出,房地產和建築業對內地經濟增長貢獻率接近20%,其增加值佔本地生產總值(GDP)的比重接近10%,房產投資佔固定資產投資比重約為20%,而房產貸款餘額佔商業銀行全部貸款餘額約20%,一旦樓市崩盤,將成為中國經濟萎縮的先兆,這也是中央最擔心之處,因此希望房價能保持平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