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大陸客觀光,除了一圓許多大陸民眾的台灣旅遊夢外,也讓不少分隔兩地的親人有機會重逢。76歲的上海市民沈其仁昨和20歲的孫子跟着首發團從上海出發到台北,期望能與住在台北、高齡97歲的養母再次重聚。
沈其仁昨在上海浦東機場表示,他從小和弟弟住在南京,兩人由養母帶大,但12歲時養母移居台灣後就斷了聯絡,後來弟弟又移民新加坡,他也搬到了上海。雖然養母1992年時曾到上海探訪他,但當時弟弟不在。記者詢問是否還記得小時和養母互動情形時,沈其仁語帶哽咽地說:「詳細情況記不得了,但是我一想到她,心裏就有一個慈母的形象出現。」
他表示,養母住在台北縣汐止的養老院裏,弟弟昨也從新加坡抵台,他準備了一些食物希望能去探親,也已打電話聯繫過。不過,陸客團需要集體行動、團進團出,是否能在行程空檔去探親,還得看領隊有無辦法安排。
孫兒期待出海賞鯨
沈其仁的孫子目前則就讀大學二年級,他除了陪爺爺一圓探親夢外,也希望好好玩一趟,「以前就常聽說台灣的風景很好,這次最期待的是行程中出海賞鯨的部份。」
台灣《蘋果日報》
6歲在台被拐走「我記得家在海邊」
「我記得家在海邊,附近有鐵路,有部隊駐紮……」現年67歲盧文珍,晚年在廈門過着安逸的生活。但是他總放不下忙活──翻出那本不知已翻過多少次的台灣地圖冊,找到台中縣那一頁,瞇着眼睛皺着眉,苦苦地拼湊記憶中的每個碎片,「如果我能親自到家旁邊那片地上走走,我就一定能找到(家)。」
6歲時,原名吳合宜的他,由台中被拐至福建惠安,繼而被賣到石獅當地人家,自此改名為盧文珍,並長年居於福建。他希望有生之年,能回台一趟,尋找家人。然而,60多年來,通過種種渠道尋找家人的他,均無功而還。
昨日無緣隨首發團赴台的他堅定地認為:「必須要我自己去一趟才行,只要我去了,就肯定能找到(家人)。」
《廣州日報》
福建寡婦村民後代 要看父親另一個家
「聽說台灣遊要開放,老的走不動了,但不少村裏的第二代都說要報名,要去父親們的另一個家園看看。」福建東山縣銅砵村的寡婦村展覽館館長的黃鎮國表示,如今村裏的老人大多已是八、九十歲,現在還有18名真正的寡婦,她們的丈夫大多是等不到相見就去世。由於在世的寡婦大多走不動,她們的後代爭着想到對岸看父親和他的另一個家庭。
1950年5月12日,國民黨敗退台灣時,在銅砵村強抓壯丁147人,致使這個僅有200多戶人家的村莊95%的青壯年失蹤,91名年輕婦女被迫與丈夫離散,一夜之間成了「寡婦村」。當年有一名被抓走的村民黃韻奇,曾回來探親,並把村裏的老婆林招娣也申請到了台灣。但是妻子過去後,看到丈夫在那邊的家庭,不忍傷害,又回到了村子。這些故事,半個多世紀以來一直在村子上演着。而當初被抓走的147個青壯年中,至今仍20多位在世,其中有4個選擇了回鄉定居。
《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