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轉軚<br>撐版權擁有人

法官轉軚
撐版權擁有人

紐約地方法院下令Google交出YouTube的用戶個人資料,不但侵犯個人私隱,還威脅到由用家提供內容的網站生存,因為法官在審理侵權官司時,越來越靠攏版權持有人,令備受網民歡迎的網站難以營運。
法國商業法庭本周初不但裁定eBay賣冒牌貨,即使它賣正牌香水,也被指侵犯ChristianDior指定銷售渠道,判罰4,000萬歐元(4.9億港元),已反映法官開始針對大受歡迎的互聯網公司,轉為偏袒版權擁有人。

蠶食原創人收入

諸如YouTube、Flickr、eBay和MySpace等互聯網公司,都是依賴用戶數量暴增而崛起。作為一個網絡平台,用戶上載侵權產品時,互聯網公司以往都用1998年《數碼千禧版權法》作擋箭牌,毋須為用戶侵權一事負上刑事責任。
但時移世易,法官開始站在版權擁有人一邊,作出對互聯網公司越來越不利的裁決。法官態度轉變,因為互聯網公司成立之初沒有盈利,法官會同情他們,隨着這些網站越來越受歡迎,網上廣告大增,他們漸漸覺得YouTube等網站,就好似「吃人族」一樣,不斷蠶食原創人的收入,就認為法例不再適用於這些新媒體公司。
為免踩中司法地雷,互聯網公司日後或會加強把關,嚴格限制用戶登記,將經常侵權的用戶拒諸門外,但技術上難以執行,而且會令用戶數目下降,直接動搖網站生存基礎,可以預見網上生意將越來越難做。
美國《商業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