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當下與摸貨 - 林夕

活在當下與摸貨 - 林夕

常言道:「活在當下」。
可是這四個字很容易給理解為行樂行愛行房行善行甚麼,都要及時。不執着的話,把活在當下化成及時做想做要做的,也沒有損失,反正,生活又不是學術與宗教研究班。沒有把當下與過去將來作對比,忽略了那不僅是說當下的重要性,重點在不因眷戀過去而影響當下,也不為憂心將來而錯過了現在式的意義,此刻的當下,就是明日的當下,不能活在當下,就白活下去。講得太難明的話,不如說一個私人投資往事。
我曾經花很多時間,機關算盡,按市道衡量,某樓盤的樓花,摸貨賺一筆快錢勝算頗高。理財本是為未來着想,簡直是理直氣壯,但在等待出貨的幾個月當中,回想起來該段日子總有不安的陰影潛伏,雖不致茶飯不思,但久不久便看一下那個盤的貨尾銷情,無端多添一個包袱,事後縱然安全賺到一點儲備,但為未來充滿變數的安樂而影響了當下的安然自在,賺多少都不能彌補人命在呼吸間的寶貴。
本來為將來打算,多賺點錢來交換未來的自由,是理性的選擇,但若不能理性到底,真是好事變壞事。真夠理性,就不該為未知數憂心,擔憂既不能改變結果,何不忘憂。夠理性,就該知隨緣過活才不枉當下不囿於未來。
學中國領導人招呼外賓的開場白,我們中國人有句話,叫未雨綢繆。就是為了這句老話,就把流金歲月用捱的方式度過,以交換一個未來的安全感。影響了當下為未來而活,就是當時摸貨的我。

逢星期五至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