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敬佩無國界醫生,醫者之仁及大愛無疆的人道精神在無國界醫生身上,得到最純粹的體現。自1971年成立以來,無國界醫生組織每年派出2000名救援人員,為全球大約70個國家提供服務。
天災、人禍、戰爭、疫患……環境最惡劣、資源最匱乏的地方,無國界醫生像天使那樣,翩然而至。無國界醫生也為一些醫療設施不足的地區提供基本的醫療服務。去年,無國界醫生香港辦事處便派出救援人員一百人次,分別到蘇丹、也門、肯尼亞、中國、印尼等國家進行救援工作。
去資源匱乏的地方做無國界醫生,絕無電波少年的浪漫,資源匱乏意味着在某些國家,無國界醫生要在沒有X光片的情況下為骨裂病人斷症,在沒有手術室護士協助的情況下替病人手術,一個醫生同時照顧十多個病人;資源匱乏意味着那些地區的病人仍在使用先進國家許多年前已經丟棄的輔助設施;資源匱乏意味着發電機只能在手術進行時才能啓動;資源匱乏也意味着醫生們可能要住在帳幕中,忍受白天和夜晚迥異的溫差。
我們不是無國界醫生,但有機會為無國界醫生及病患者略盡綿力,原來,7月7日是無國界醫生日,這天,做一天義工,把一天的收入捐獻出來,集腋成裘,不但幫到病患者,也是對無國界醫生最大的支持和鼓舞。
謝謝無國界醫生香港辦事處提供資料。關注這項活動的讀者可瀏覽以下網頁:www.msf.org.hk/msf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