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法國片《愛.住.巴黎》,不算很喜歡,便是嫌它太刻意巴黎。原著小說沒看過,但影像與美學處理,就太理所當然,沒有太大驚喜,只當是遊客眼中的典型花都,LaCoupole餐廳的場景便是法國旅遊局的宣傳明信片。
但片中男女主角的情誼着墨有一點意思,尤其後來兩個好朋友只上床不談情,且是女方提出的遊戲規則,算是有些新意,可惜結局還是有情人皆大歡喜落入尋常俗套,未能把有關思想再發展下去。
《SexandtheCity》電影已沒法令我提起勁,我只能認同邁克也鍾情的女性友情描寫,對於那些顯得表面和濫調的求愛觀念與價值,已覺得有點過時。十年了,社會的主流思維真的一點沒變嗎?
說回《愛》的男女情誼,前陣子和本地獨立樂隊「小飛機場」的阿p聊起,他早前寫的那首《浪漫九龍塘》,觸及跟女性好友只上床不談情的興致,試圖探討現代兩性關係裏性和愛分開的可能。這原是可以延續下去的討論,但大眾傳媒大概給「豔照門」餵飽了,以此為主題的演唱會結束後就沒有了餘音。但看娛樂版,偶有已屆高齡產婦年華的未婚女星高調說要找好友男星「借種」,眾人又樂於議論紛紛,這是十年前還不可公開交換的意見。
隱約感到主流其實已醞釀諸多分流,沒有廣泛談論不代表不存在或只屬小眾,或許是本地傳媒仍過於保守與不夠多元,未可及時捕捉與刺激更前衞與開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