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和而不同」才是真正的和諧社會 - 李怡

蘋論:「和而不同」才是真正的和諧社會 - 李怡

法國第一夫人布魯妮(CarlaBruni)不久前接受法國報紙專訪時說:「奧運火炬被巴黎警察嚴密保護的場面極具諷刺,火炬變成貼在大轎車上的貼紙,本應手持火炬的運動員,則成了小丑一樣的人物。」她又表明不會出席京奧開幕式。
布魯妮的話,又引起內地網民激憤,以污言穢語狂罵。
不過,曾是名模和歌手的布魯妮,沒有像CNN、莎朗史東那樣因利益所在不得已地道歉。她一向率性而為。不介意裸照曝光,不介意傳她過去的緋聞,不介意狗仔隊跟蹤和媒體對她說短道長。她在意大利出生,幼年移居法國,但與總統結婚前還是持意大利護照。她說過去一直沒有入籍法國,是「因為我沒有特別想成為法國人」,「法國人是一個有點懷舊、很文學、也很少音樂的民族。」而她是音樂人。
任何居住在法國的外國人,都可以說自己「沒有特別想成為法國人」,但第一夫人這麼說,就有「不愛國」的味道了,這事若發生在其他國家,也許會讓輿論鬧翻天。但在法國卻不會。最新民調顯示,超過三分二的法國人對這位第一夫人感覺很好。法國人、法國社會,是重文化多於重政治的。
布魯妮自稱左派,總統薩爾科齊則是公認的右派。她是文化的,她丈夫是政治的。她說,「沒有人強迫我要和丈夫的政治結成一體!我們合成一體是我們想要時。我為他帶來我的世界,他為我帶來他的領域。合成一體意味着依附所有我丈夫所想。一對夫婦不應當這樣。」
有此想法,他們的婚姻大概可以維持長久。
夫妻間保持這種「和而不同」不太容易,但惟其如此,才能做到真誠共處。至於一個社會,則必須做到「和而不同」,才能既保持真正的和諧,又能發揮個人的潛能與活力。
「和而不同」出自中國的《論語》:「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而不同的意思,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見解,彼此見解不同,卻能相互尊重,不同的見解相互激盪,就能產生創意與活力,促使社會發展進步。這才是真正的和諧社會。「和而同」好不好呢?絕對不好。因為人心之不同各如其面,每一個人的想法、見解是不可能與別人完全相同的,勉強為了「和」而求「同」,不但扼殺了活力,而且扼殺了思想、言論自由,使社會上的人都成為「同」的思想奴隸。
甚麼是「同而不和」呢?它的意思是在表面上保持意見一致,但實際上心裏面是不和的。宋儒明確地以「義」和「利」來解釋「和而不同」,認為君子的「和」是「義」的結果,小人的「同」是「利」的驅使。
中國近年不斷說要建構和諧社會,實際上要建構的是「同而和」。但要人人意見趨「同」就不可能「和」,因此社會呈現的是「同而不和」。專權政治容不下任何不同意見,輿論一律追求的是表面上虛偽的「同」,而不是人們心悅誠服的「和」。從對藏民抗議,對聖火傳送,對家樂福,對卡弗蒂、莎朗史東,對天譴論,掌權者以至社會暴民,所表現出來的都是黨同伐異──意見相同就引為同道,意見不同的就瘋狂討伐,但求表面相同,形式上得到別人買怕式的道歉,社會上充斥着「同而不和」的虛假和戾氣。黨同伐異的聲音無論在內地還是在香港,很大程度上都是「利」的驅使。

中國社會不會容忍布魯妮這樣的第一夫人,不會容忍多元文化,更不要說多元政治了。在人民心中早已非意識形態化的中國,社會上的主流意識仍是政治掛帥。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