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實質措施<br>新華社社論惹救市憧憬

欠實質措施
新華社社論惹救市憧憬

內地股市持續下挫,股民信心盡失,新華社前晚發表題為《關於中國股市的通信》的社論,不但標題與16年前的一篇談股市的文章完全相同,更由當年的3名記者再次操刀。昨日股市一度受社論呵護回升,但證券界認為只是心理安慰,除非政府公佈實質性的救市政策,否則即使反彈,彈幅亦會受外圍尤其正步入熊市的美股所抑制。
對於新華社發表長達4700字的「救市檄文」,社科院金融實驗室主任劉煜輝說,雖然兩次都是股市暴跌後發表,但時代已不同,再作比較沒意思。網民更直指政府出口術,指通篇「沒有提過廣大股民損失慘重,也沒有要保護你們的意思」,「為了奧運會,為了社會穩定才發表文章」。網易的投票結果更有67.7%網民認為,政府又在忽悠(即欺騙)散戶,建議大家快跑。

成思危:中央難拿錢救市

前人大副委員長成思危則認為,內地股市處於牛熊市中間的重叠期,政府如果做得好,還可以維持慢牛一段時間,否則可能會跌入熊市;但政府不能拿錢去救市,只能「把市治理好」。
長江證券資深策略分析師宋中慶,及天相投資策略師吳峰認為,除非推出實質的措施,又或控制住股票供應,否則大市只會暫時穩定;在內地與外圍股市聯動漸增強的今天,滬深股市難望因為一篇文章而扭轉弱勢,兩人皆認同政府可考慮成立平準基金,但估計短期內推出的機會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