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為遏止熱錢借用貿易渠道流入境內作投機獲利,國家外滙管理局宣佈,對企業出口預收貨款實行登記管理,並聯同商務部、海關自本月14日起,聯合對出口收結滙實行聯網核查管理,以加強跨境資金流動監管。市場估計,內地熱錢數額可能多達1700億美元(約1.326萬億港元)。 記者:周燕芬
根據新辦法,企業出口收滙(包括預收貨款),應先進入企業的出口收滙待核查賬戶,而通過該賬戶辦理資金結滙或劃出手續時,銀行要登入出口收結滙聯網核查系統,確認具體貿易類別應可收取的滙額,才作收滙核註。新措施主要防止無真實貿易背景的資金,借用貿易渠道流入內地投機獲利。
工總:港廠商影響微
香港工業總會副主席劉展灝表示,新措施或會為廠商帶來生意上的不便,程序拖慢一些,但相信只要是正規貿易貨款,結滙問題不大,可以接受,亦可配合保護國家的金融安全。
銀監會前副主席、光大集團董事長唐雙寧指出,內地熱錢流入途徑之一,是通過境內外資企業虛報出口,編製無貿易背景的虛假合同,以「預付貨款」名義流入;其他途徑還包括利用直接投資、QFII,或直接走私外幣和地下錢莊等非法途徑進入。他指熱錢是外滙儲備過高的主要推動力,解決中國經濟問題最關鍵是解決熱錢問題。
不過,摩根大通的報告認為,中國大幅增長的外滙儲備,有相當部份是來自非貿易和非直接投資以外範疇(見圖),例如部份會來自中國在海外龐大外滙資產的投資收益,及非美元資產升值等。
人民幣持續升值,令國際熱錢今年大量湧入中國,外界已預期中國將推出更嚴格的管控措施。人民幣兌美元昨再創新高,收報6.8510兌一美元,較前日再升20點子。國際清算銀行最新數據顯示,中國實際有效滙率今年已累計升值3.57%。
另外,廣東省副省長萬慶良昨在港透露,已向商務部建議,將加工貿易政策的調整期,放寬到5至10年才完成;對此工總主席陳鎮仁表示歡迎,可讓港商有更多時間適應升級轉移轉型的改變,但據知中央對此未作表態。萬慶良又指,廣東省會投資400億元人民幣,加強對粵北山區及東西兩翼的基礎建設,吸引廠商轉移到這些地方;而對自主研發創新擁有品牌等企業,則作就地轉型升級。
粵擬擴CEPA服務業範圍
萬慶良表示,正積極爭取中央支持,擴大港商在廣東省CEPA服務業開放範圍、降低准入門檻、下放審批許可權、簡化審批程式,與香港深化合作;並積極吸引香港金融機構來粵設立全國性和區域性總部,參與廣東地方金融機構改革重組,合作設立租賃、住房、汽車金融以及貨幣經紀等專業金融企業;推動粵港口岸通關便捷化,深入探討兩地一檢,單邊檢放的模式;及將粵港澳經濟區建造成世界級先進製造業基地和現代服務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