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廣東省工商局抽查省內79間珠寶金飾店,合共300件珠寶首飾,發現有64%的珠寶首飾不合格,其中本港著名珠寶店周大福一隻紅寶石戒指,以及六福一件飾品被指不合格。周大福及六福表示現正跟進事件。
據內地傳媒報道,廣東省工商局早前抽查廣州、梅州、東莞、中山、揭陽、潮州等六市的79間珠寶金飾店,合共300件的金飾品、銀飾品、貴金屬鑲嵌珠寶玉石飾品及未鑲嵌珠寶玉石飾品。發現只有108件合格,佔整體抽查的36%。
抽查發現,市場上銷售的金銀珠寶飾品質量存在一定的問題,小部份商店存在以次充好、以假亂真的現象。例如周大福珠寶金行(深圳)有限公司東莞莞城分公司的18K金紅寶石戒指,其珠寶鑑定不合格。另一珠寶店六福的一件飾品被指標示重量與測檢報告重量有誤差。
有店舖玻璃充水晶
調查又指,不少金銀首飾的貴金屬含量不足,黃金當鉑金賣,部份商店利用外觀顏色相同的特點,把白K金標稱為價值高一倍的「鉑金」,欺騙消費者。另有商店將低值寶石標稱為相對高值的寶石,例如將玻璃標稱為水晶;染色石英岩玉標稱為翡翠。
記者昨以顧客身份到周大福珠寶金行(深圳)有限公司東莞莞城分公司查詢,店內一名女職員從飾櫃拿出一隻售價6,200元人民幣的18K金鑲藍寶石的戒指給記者看。該女職員表示,18K金含金量為75%,另25%為貴金屬。對於省工商局的抽查她表示毫不知情,她強調,周大福全國有800間分店,有專家負責檢測,顧客對貨品不滿意可隨時退貨。
周大福珠寶金行發言人說,正積極調查今次事件,涉及的產品已由周大福營運管理中心收回,並再次對相關產品進行鑑定。周大福強調,其所銷售的紅藍寶石都是天然的寶石產品,該公司堅持只與最具信譽的供應商合作,確保原料的品質。
六福集團回應稱,經跟進後,發現負責今次檢測單位廣東省金銀珠寶檢測中心使用高精準度的量重儀器,與一般珠寶店使用的有差別,該公司已轉用高精準度的量重儀器,符合內地的檢測標準。
特稿:保證單據寫法有技巧
有珠寶鑑定專家指出,一般會利用肉眼鑑定寶石,也會用先進儀器,但經人工處理過的有瑕疵天然寶石最難鑑定,一般市民無法分辨,提醒市民在購買寶石時,應要求商店在保證單據內清楚列明有關寶石為「無經過人工處理的天然寶石」,一旦發現有問題,可憑有關單據追討及投訴。
香港寶石鑑定所創辦人歐陽秋眉博士指出,會量度寶石的重量、體積及比重,並以紅外光譜及拉曼光譜等儀器量度寶石的光學折射,以及寶石的內含物,分辨是否為天然寶石。
但她指出,有不法商人會將有瑕疵的天然寶石經人工處理,「例如將寶石高溫加熱,令到粒石顏色靚啲,甚至利用玻璃將有裂痕嘅寶石遮補。」她坦言,這類經人工處理過的天然寶石最難鑑定,必須利用儀器及高度數的顯微鏡去鑑定。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