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品是法國人所長。中國讀書人的「文章」,聽上去很不得了,法國人說「嘗試」(L'essai),寫一篇文章,只是試一試而已,小小的篇幅裏有大義,伏爾泰就寫成了不朽的散文。
法國小品電影也一樣。《愛‧住‧巴黎》,講一個從外地來的清潔女工,住在一所公寓,同居的還有一個廚子,一個在博物館外賣明信片的男售貨員。兩男一女,是杜魯福《祖與占》的公式,其中一個男主角,還有一位老病的祖母。
香港人不會喜歡看這樣的題材,嫌這種故事,事件不夠豐富(Eventful)。在《愛‧住‧巴黎》裏,清潔女工有倔強的性格,是一個TomBoy,售貨員先向她獻殷勤,但情感的真命天子卻是廚師。九十分鐘的劇情,三個人吵吵鬧鬧,好像沒有甚麼事情發生過,但事後回想,故事講到離別、重逢、死亡、婚姻。一個女子,搬進一所公寓,認識了兩個男人,從她提着行李跨進門檻的一刻開始,她的命運就不一樣了。
法國小品的優點,是表面上沒有甚麼事情發生,其實是很重大的變化在發生着。就像紅樓夢,吃螃蟹、喝酒、行酒令、對聯、做生日、八十回的故事,以今日的標準,一點也不Eventful,但掩卷追思,一個家族帝國,原來在不動聲色之間衰落崩潰了。孤女林黛玉,自從進門賈府之後,她的生命從此改觀了。
真正的傑作,如山嶽、如海洋,以短小的人生來觀覽,山還是山,海依舊是海,但以一百萬年的時間比例尺,其實山在暗暗飄移,海在悄悄加深,地殼在千萬年的荒老之間默默地變化着,只是我們的肉眼太淺,從來不曾察覺。
一齣小品,不同億萬金元大製作,情節不需要槍戰、追逐、兇殺來表現繁多亂眼的所謂「事件」。事件可以是很靜態的,大千法相,就像山顏海貌,表面上風紋不動,但其實早已韶華暗換,滄海桑田。
當你老了,回顧一生,就會發覺:甚麼時候出國讀書、甚麼時候決定做第一份職業、何時選定了對象而戀愛、甚麼時候結婚,其實都是命運的巨變。只是當時站在三岔路口,眼見風雲千檣,你作出抉擇的那一日,在日記上,相當的沉悶和平凡,當時還以為是生命中普通的一天。
但一場巨變,已經發生了。地動山移,渾然不覺,當時只道是尋常。世上的生死榮哀,不就是在空寂之中緣起緣滅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