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歐美金融市場重要的一天,歐洲央行議息,美國則公佈就業報告,更令市場引頸以待的,是美國國慶日前夕,油價會否一如大摩所測升上每桶150美元。
歐元區最新公佈的通脹率再由3.7%升上4%,高出央行目標上限2%,市場對歐洲央行今日加息四分一厘深信不疑,行長特里謝會後會否對打擊通脹發表強硬措詞,還是如一些委員所述,加息只是一次過措施,並非新一輪加息周期的開始,更令投資者關注。
歐盟成員意見分歧
雖然歐洲央行擺明車馬以打擊通脹行先,但不少成員國面對經濟嚴重滑坡,對加息頗有微言。西班牙總理強調,通脹主要來自食品和油價上升,非關內部需求過熱,央行在處理加息時必須小心;德國財長Steinbrueck於周初首度開腔,建議歐洲央行要審慎,以免經濟增長受損,德國經濟部長Glos則稱應避免評論利率,尤其物價穩定和對貨幣政策的信心,是就業和經濟增長的基石,反映同一國家財金官員亦出現內訌。法國經濟部長Lagard認同前者看法,認為滯脹已殺到埋身,央行須把增長風險一併考慮。
美國數據水份重
美國就業數據對美元滙價和美息後市亦影響重大,但冠一始終覺得美國數據水份甚高,例如上月失業率由5%急升上5.5%,在已發展經濟體系中罕見,細節內必藏有魔鬼,這點在美國就業報告發表後再作討論。
油價今晚會否見150美元,並不重要,因為這只是時間問題。大摩這支魔笛一吹,油價便連日創新高,於大摩已是有名有利,亦為筆者臉上貼金(冠一一直認為油價易升難跌)。油價最高見過143.67美元,即使未能如期升上150美元,亦無損這支魔笛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