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的價值,不僅餬口,更是自信與生活意義的源泉。有傷殘青少年為重建自我形象,參加由香港心理衞生會訓練及就業服務中心舉辦的「伴我同航」海上歷奇訓練,擺脫過去自困自閉的生活,敢於面對身體的障礙,讓人生不再消極幽暗。蘋果日報慈善基金撥款12,700元資助這項有意義的活動。
參加「伴我同航」的阿敏,原本是個平凡開朗的OL,生活說得上無憂無慮。05年時她被診斷患上重肌無力症,上班頓變成心理的負累和包袱,「個病要定期請假覆診,病發時又返唔到工,成日覺得同事對我有埋怨同白眼」。工作為阿敏帶來無盡委屈與不快,「返到公司,覺得好孤獨,為逃避呢啲唔開心,惟有唔做嘢,匿喺屋企年幾」。
阿敏:尋生活滿足感
這種百無聊賴的生活越過得久,越令阿敏感壓抑,「慢慢連搵熟朋友傾偈,『呻吓』都提唔起勁!」阿敏精神日見鬱悶,最後在家人鼓勵下,到香港心理衞生會求助,情況得以扭轉。「社工輔導後,明白自己個病嘅限制,學習面對逆境嘅正確態度,𠵱家讀緊美容課程。」重拾笑容與自信的阿敏,希望學成後向美容業發展,以免虛耗生命,並透過工作尋求生活滿足感。
另一名參加者阿山,出生時因腦部受傷,影響手部活動與語言能力,「成長過程好自卑,唔敢同陌生人講嘢,怕俾人笑!」阿山離開校園後,靠親友關顧,獲得一份較少機會與人接觸互動的器材登記員工作。阿山一年前由內地來港定居,失去保護傘的他,更難適應新生活,他常自困家中,人也越來越消沉。
阿山:識得勇敢面對
阿山參與這個活動後,感到獲益良多,「遊戲要求同人合作外,仲要做好多以前未試過嘅嘢,好似海上歷奇,要凌空跳落海」。阿山指,通過這些挑戰,令他敢於與人溝通接觸外,最重要是明白到生命中,許多困難逆境,只要肯嘗試,就有機會克服,「以前未做已經話唔掂,怕俾人笑,𠵱家識得勇敢面對」。
是次「伴我同航」活動,主要服務15至25歲的殘疾青少年,通過海上歷奇訓練,令參加者在面對自然挑戰下,學習與反思個人解困能力,及為殘疾與健全參加者建立交流平台,提升他們的自信心與能力感。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
電話:29908688
傳真:37112468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網址: http://charity.atnext.com
捐款: http://charity.atnext.com/forms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接收捐款戶口
恒生銀行:368-006565-001
中國銀行:012-898-00067655
滙豐銀行:580-198836-001
渣打銀行:447-0-6670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