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內地農村城市化的進程實在太快,往日的郊野和農地,瞬間建起了高樓商廈或公路橋樑。農業人口、城市小城鎮的人也紛紛移居北京、上海、深圳等經濟較發達地區,連新規劃的天津濱海新區,也引發城市承載能力的討論。經濟發展將面臨「城客量」的挑戰。
其實,許多地方的市區在不斷變大,許多土地已拿出來讓投資者開發,城市的規劃,都盡可能地拉開發展空間。以廣州市為例,原來只有荔灣、越秀、海珠、天河等區域,現在卻包含了白雲、黃埔、番禺、花都、南沙。廣州市的舊城區原來只有1000多平方公里,現在變成了擁有3700平方公里土地的大城市。
起居方便難替代
不過,近日從政府辦的「陽光家緣」網站上看到,從08年5月起至年底,廣州市住宅供應量將有5.5萬個,在市中心區域的住宅供應量預計僅2.2萬個,佔總供應量僅39%,這不能不讓人感到擔憂。
城市中心區往往是居住的主流,旺中帶靜和生活方便等,通常都是樓盤價格較高的主要依據。或許你會問,現時內地人買私家車已成時興的消費模式,為甚麼不選擇居住郊區呢?除了汽油價格不斷上升,讓生活成本增加這個掛在嘴邊的理由,道路擠塞也是很讓人心煩的,市中心區的很多地方都充滿「方便」二字,足以吸引大多數市民在這裏居住,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變的。
供應減需求續增
正是這原因,市區地價高樓價也最貴,住宅供應量卻越來越少,偏偏有許多買了郊區樓的人,反過來回流到市區居住。儘管現時市區的樓價一般都是郊區樓價一倍或以上,但購買者從來沒有減少。看來,雖然城市的範圍在變大,傳統市區的概念卻沒有變,在供應量逐漸減少的過程中,內地城市中心樓價上升必然是一種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