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政府未來五年內不會復建居屋。運輸及房屋局表示,現時私樓價格及市民供樓負擔指數,仍遠低97年樓市高峯期,加上未來五年有充足公屋單位供應,局方強調要小心考慮復建居屋問題,以免衝擊私樓市場及分散公屋資源。消息指,市民對復建居屋訴求日增,但政府又不想得罪地產商,估計要到下任特首才會解決這棘手問題。 記者:馮永堅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鄭汝樺去年7月上任後,對復建居屋問題設下三個先決條件,包括房地產市場是否嚴重失衡,公屋流轉是否出現問題,以及社會就改變現時房屋政策有否共識,以決定政府會否重投居屋市場。
指私樓市場未失衡
該局昨日向立法會提交的最新文件指出,現時一般私樓售價仍較97年高峯期低。以實用面積40至69.9平方米的單位計算,08年第一季售價指數較97年低30%。此外,在按揭供款與家庭入息比例方面,以一個私樓住戶收入中位數的家庭,購入一個面積40平方米單位計算,今年首季按揭供款與家庭入息比例為32%,遠較97年時77%為低。加上200萬元以下的中小型單位買賣宗數佔市場近60%,反映市場上現時仍有不同種類及價格的單位供應,數據顯示私樓市場未有失衡。
此外,根據房委會未來五年的建屋計劃,平均每年有1.5萬個公屋單位落成,加上預期未來五年可收回1.6萬個單位,按公屋輪候冊現時有11萬名申請人推算,公屋供應足以應付未來五年需要,也意味短期內公屋流轉沒有問題。
政府做法有負民意
消息人士表示,前房屋及規劃地政局局長孫明揚及現時的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鄭汝樺,曾不只一次私下表示,不想在任內處理復建居屋這敏感問題,以免做「千古罪人」。他指,當局拋出上述數據是明顯不想復建居屋,「估計未來五年都唔會起。」房委會委員李華明對於政府可能短期內不復建居屋表示失望,認為有負民意。
前任特首董建華於02年11月為挽救疲弱的樓市,由孫明揚宣佈推出「救市九招」,其中一招是由03年起,無限期停售及興建居屋,將這項有24年歷史的房屋計劃畫上句號。這項措施被基層團體批評是明益地產商,犧牲買不起私樓的低下階層利益。至07年,政府宣佈復售1.6萬個居屋貨尾單位,並取消回購安排,決意退出私樓市場。
復建居屋三因素
1.房地產市場是否嚴重失衡
2.公屋流轉是否出現問題
3.社會就改變現時房屋政策有否共識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
你的意見?
●政府可能短期內不復建居屋,你有何意見?
●你認為現時私樓價格是否屬於可負擔的水平?為甚麼?
請電郵至:mailto:[email protected]
或傳真至:37112411
或發短訊至:60107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