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投資市況不明朗,令外滙基金連續首兩季錄得虧損,反映外滙基金投資表現升跌方向的指標──外滙基金累計盈餘,5月底便較4月份進一步下跌160.11億元至5805.82億元,若與去年底數字相比,首5個月累計盈餘減幅高達364.2億元。 記者:劉美儀
不過,累計盈餘是經扣除庫房應向外滙基金收取的固定費用、該局利息及其他支出後的數字,故外滙基金實際虧損程度,可能與累計盈餘跌幅有一定偏差,實際數字仍待該局本月底公佈的半年度業績為準。
港元資產降133億元
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上半年外滙基金應會「見紅」,此乃01年6月底的半年結以來,外滙基金在7年內錄得的第2次虧損。繼今年首季外滙基金損手146億元後,較早前金管局總裁任志剛已主動發「盈警」,指鑑於股債市場表現欠佳,次季外滙基金亦可能出現虧損。
不過在政府新的固定收費安排下,即使外滙基金蝕錢,仍需向庫房定期支付費用,按08至09財政年度預算,財政儲備的投資收入回報率為9.4%,預計庫房因此全年可收取424億元固定費用,首季度財政儲備已獲分118億元。
任總:改聯滙難解決通脹
金管局昨日公佈,截至5月底止外滙基金總資產達14486億元,較4月底減少191億元,其中外幣資產減少58億元,港元資產則跌133億元,外幣資產減少,主要是外幣投資的估值虧損所致,但有關減幅因來自外幣資產的利息及股息收入,已被部份抵銷。
港元資產下跌,則主要因為外滙基金持有的港股估值虧損,及政府提取財政儲備有關。
今年首季度,港股賬面值已較去年底減少370億元至1476億元,佔3月底外滙基金資產總值的10.11%,另其他股票賬面值亦跌142億元至1318億元;股市表現是外滙基金期內損手的重災區。
另外,外電引述任志剛在瑞士表示,改變港元與美元掛鈎的聯滙制度,無助於解決通脹問題。
他重申,聯滙制度對消費物價影響實際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