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天氣沒有五年前的七月一日那樣炎熱,昨天的太陽沒有五年前的七月一日那樣火毒;只是,維園足球場、銅鑼灣及灣仔街頭依然像蒸籠般悶熱,依然讓人不住冒汗。然而,數以萬計市民堅持走上街頭,堅持把街道作揚聲器,提出還政於民的訴求,提出盡快落實民主普選的訴求,提出對特區政府濫權失政的種種批評。
自從○三年七月一日超過五十萬市民上街爭取民主,爭取還政於民以來,香港的民主狀況並沒有甚麼改善,香港市民對政府政策的影響力仍然似有還無,香港市民仍然絲毫感受不到當家作主的滋味。相反,特首及政府的官威越來越厲害,市民及社會則只能等候曾特首發落!
最新鮮熱辣的例子自然是胡亂擴大問責制,無規無矩的委任一眾政治新貴了。整件事從招聘到所謂面試到委任都由特首及少數親信高官一手包辦,市民完全被蒙在鼓裏。即使一些最基本的資料如想聘任一些甚麼背景、工作經驗、年資的人市民都不知道。
到任命正式公佈,市民才知道政府用人唯親,拉雜成軍,連最起碼的規矩及程序都欠奉。負責的官員更一再以私隱為理由,拒絕公開新貴的薪酬及國籍資料,彷彿公眾連最基本的知情權也沒有。後來特首及特區政府雖然礙於市民、議會的壓力而讓步並公佈部份資料,但公佈的資料仍非常有限,曾特首更擺出一副不耐煩的態度,希望草草了結討論。
像這種自把自為、不把市民放在眼內的傲慢處事方式,跟讓市民當家作主、還政於民的七一精神是背道而馳的,市民當然有必要旗幟鮮明的反對。
另一方面,中央政府雖然在較早前表明同意讓香港在二○一七年普選特首,二○二○年全面普選立法會,但如何落實安排,如何制訂各項細節仍是未知之數。更令人擔心的是,曾特首及負責政改的官員近期不斷放出風聲,指功能團體對香港社會穩定及政制發展有貢獻,將來的立法會普選應以某種方式保留功能團體,讓它們繼續發揮作用。
誰都知道,功能團體選舉是一種小圈子式的選舉方式,是一種政治特權,跟普及而平等的普選概念並不相符。香港若要發展全面的民主政制,立法會若要全面落實普選,功能團體議席必須逐步減少,到最後完全取消。現在曾特首及其他高官想為功能團體保駕護航,希望無限期延續部份人的政治特權。這完全是在拖民主發展的後腿,完全是要令還政於民的目標變得更遙遠。市民怎能不走上街頭,以堅定的腳步聲及口號向曾特首說不呢?
當然,特首及特區政府還有其他失政,還有其他很多缺失,包括政策偏幫部份團體,包括無力協助市民特別是低下層市民應付通脹,包括未能有效處理香港的長遠問題例如人口老化等。出現這些失誤無疑有很多不同的原因,但政府自以為是,獨斷獨行,不聽民意,缺乏制衡肯定是最重要的原因。近五萬名市民昨天就以明白無誤的聲音表明他們的不滿,表明他們要當家作主,表明他們反對特首及特區政府獨斷獨行。
也許曾特首以為,擴大自己的班子、自己的馬房,引入更多「政治化妝師」,繼續大搞親疏有別可以令他施政更順利,令他可以更獨斷獨行,不受制約。但昨天的大遊行說明,市民絕不希望社會政策及事務任由曾特首發落,市民想要的是當家作主,還政於民。若果曾特首及特區政府還不悔改,還不醒覺,還要「自把自為」,繼續拖民主的後腿,那抗議的浪潮將會迅速升高,甚至重演○三年五十萬人上街的大震盪!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