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一本欄講委屈民生書院,內裏談及英語發音,引述浸會大學一位南亞裔訪問教授之言,大意係指英語發音有地方口音,係一個人之文化認同,不必強求與BBC音或CNN音一致。事實上,英國人講英文,美國人講英文,地區性口音亦都好多,搵年青時費格遜爵士與羅倫士奧利花爵士(已故)坐埋一齊,請佢兩位討論足球或賽馬,我哋一定認為羅倫士奧利花講英語漂亮到極,容易聽,費格遜講緊鄉下話,唔知佢講乜。但你估費格遜會唔會因此而自卑,覺得矮人一截呢?當然唔會啦。英國人如要進入國會或做舞台演員,就會努力擺脫鄉下口音,否則唔會理得咁多。中國就素來係勝者為王,孫中山、毛澤東、蔣介石、林彪、鄧小平等人,幾時有認真學好京片子?佢哋講國語嘅廣東音、湖南音、江浙音、四川音,你估全中國人民都聽得明咩。
左丁山並唔係話學好標準英語音唔重要,如有時間,或留學英美,都係應該盡量努力學習嘅,純正英語,的確係好聽好多。一位讀者E來英文電郵駁斥,佢認為講到好似nativespeakers咁嘅英文,會被認為高人一等,佢努力聽BBC電台與BBC影碟,學習標準音,結果被老闆讚賞,同事表揚,於是做人做事都增加信心,見客做presentation都醒目啲,所以佢反對英語發音帶本地口音。
讀者E之言,大概反映唔少本地教師,僱主及教育局官員之想法。殊不知我哋香港五十年來都係用中文教英文書為教學主流,讀書成績唔曳,去外國進入名校者亦不少數,發音就差啲!近十年來政府堅持用中文教中文書,英語教英文書,咁就死晒火,人人都話香港學生中英文退晒步,標準發音更談不上!
荷蘭人、法國人、德國人、意大利人坐埋一齊開會,你估佢哋用乜共同語言溝通呢?幾乎肯定係用英語,而且唔係標準英語。前星期香港大學有一個國際學術會議講英語之環球角色,與會之教授、專家,多數同意ELF(Englishasalinguafranca)愈來愈重要,講英語,寫英文,旨在溝通,未必須要一定與英國人嘅英語相同,此乃世界趨勢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