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兒童生活環境較單純,所以活得開心,隨着年齡增長,開心程度也越來越低。小童群益會委託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進行的「香港家庭快樂指數調查」,顯示兒童是社會最快樂的一群。
調查成功訪問1,516名家長、青年和兒童,以100分為滿分,兒童組別的開心指數是76.7,青年67.2,家長開心指數則為64.8,平均指數64.8。小童群益會臨床心理學家方少慧表示,三個組別的開心指數都傾向快樂,而影響指數的原因則各有不同;青年和家長到社會工作,擴大生活圈子,面對社會的衝擊和壓力,同時又必須顧慮家庭、經濟和工作前途等問題,所以他們的快樂指數比兒童為低。
親子活動改善關係
不少家長因長時間出外工作,較少和子女溝通,容易出現隔膜。小童群益會總幹事羅淑君認為,加強親子活動和參加家庭服務義工,可改善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
鍛煉耐性學會溝通
嫁給一位港人後育有一女、由內地移居香港的曾太表示,來港初期因為言語不通影響心情,經常向女兒破口大罵,但在做義工後則鍛煉出耐性,也學會跟女兒溝通。女兒曾迦明稱,能夠和母親一起做義工,可以幫助他人和肯定自我,更加了解母親的想法,生活也變得較為開心。
香港家庭快樂指數調查
問題:開心程度(100分滿分)
兒童:76.7
青年:67.2
家長:64.8
問題:同意生活得開心
兒童:74%
青年:56%
家長:54%
問題:和朋友/同學/同事一起最快樂
兒童:53%
青年:32%
家長:6%
問題:不開心時與朋友/同學/同事傾訴
兒童:48%
青年:57%
家長:23%
註:調查人數1,516人(包括505名9至17歲兒童、505名18至34歲青年、506名18歲以上並有子女的家長)
資料來源: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