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尋底,油價上升,以及內地股市稍為喘定又再下挫等不利因素,港股跌勢確較預期為急,恒指由五月初高位近26500點水平開始向下,至上周五的最低位共下挫4600多點,跌幅近18%,H股指數同期之跌幅更達21%。對於已持貨的投資者來說,其心情如何,實在不難理解,筆者近期確實收到較多投資者的查詢。不過,當中只有少部份是詢問如何處理手上的股份,反而手持現金或只投入第一注資金的股民佔多數。
散戶傷勢應非太重
綜合筆者與各方投資者的接觸所得,他們表現仍相當鎮定,其中只有持有細價股或在新股熱潮時高追個別股份的投資者顯得較不安,大多數投資者仍處之泰然,部份是因為他們已投入的注碼不大,而運用的資金亦非「急錢」,短線變長線亦無傷大雅。
另一部份投資者則是在高位套現,而目前持貨是以較低位撈貨(雖然仍被縛),因此,對於大市調整的反應比較冷靜。話雖如此,於今年首季時已有不少持有細價股及個別中資股的投資者,於過去兩年多牛市所賺取的利潤已不足以彌補其後的損蝕。
由這些事例來看,散戶面對的惡劣環境應是今年首季,而非第二季。筆者預期今次大市下跌周期仍需持續,但比對科網股泡沫爆破及亞洲金融風暴的跌市周期,散戶的損手程度料較輕。
相反,今次由美國次按引發到頂級金融機構出現財困,美國樓市泡沫及油價高企令大型企業亦面對經營困難,而這些一向被視為實力股及基金大戶的愛股,卻遭受首當其衝影響,這與科網概念以散戶為主,以及亞洲金融風暴時以新興市場投資者佔大多數的情況不同。因此,今次大市調整周期,散戶料非最傷。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散戶何時可以翻身,則要視乎這些大型企業的經營前景及基金大戶的資金情況,一般投資者仍是被動。
候二萬點買實力股
筆者認為宏觀經濟環境轉壞速度較預期為快,對股市不利,而接着下來則是上市公司公佈上半年業績對大市的壓力。港股現水平之估值吸引,未來兩個月間中有反彈,但力度有限,已入市者,暫不必急於加碼,大市反彈至23500點可套現,耐心等候20000點才再投入資金買中國人壽(2628)、建設銀行(939)及滙控(005)等實力股。
熊麗萍
滙業財經集團證券部主管
筆者持有中國人壽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