衍生創富:因應市況訂ELI策略

衍生創富:因應市況訂ELI策略

面對股市動盪缺乏方向,股票掛鈎投資(ELI)的參與者,在考慮選擇參考價及贖回價等影響風險的條款時,自然希望兩者越低越好。不過,針豈有兩頭利,當參考價及贖回價均處於較低水平時,潛在年息回報亦相對遜色。要平衡兩者風險,又要取得一定的回報,可留意以下不同市況的例子作參考。
港股從去年11月開始的大型調整市至今,恒生指數下跌幅度已達28%,但市場對未來港股去向,看法仍頗為分歧。現階段參與ELI時,如何平衡贖回價及參考價,可留意掛鈎股份的股價高低水平及趨勢。
若認為掛鈎正股已出現大幅調整,而股價在基本因素支持下,再下跌的潛在風險不多,並希望長期收息者,便可考慮選擇參考價及贖回價略高的可贖回ELI,以望取得較佳的潛在年息回報。但應注意,潛在回報增加的同時,潛在風險也相應提高。
如認為正股仍有調整空間,並希望在首個分派期收取固定年息後可被提早贖回,則可留意較低水平的贖回價,以提升首個分派日的贖回機會。由於參考價在第二個分派期才開始發揮每日計息作用,不會影響首個分派期的固定利息回報,可考慮將參考價略為提升,以望換取較吸引的潛在年息。
至於如正股股價處於上落趨勢時,則可考慮以股價波幅上下限,分別作為考慮贖回價及參考價的依據。贖回價可留意略為低於或貼近波幅上限,以提升贖回機會,而參考價則可留意貼近波幅下限,令投資期內如正股股價不失守波幅下限,便有機會可日日收息。
麥格理證券(亞洲)有限公司衍生工具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