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自稱是上海某時尚雜誌編輯的女人寫電郵向我約稿,門面話說了一大堆,就是沒有實質內容。我直截了當問她,稿費多少,以甚麼形式支付。她很奇怪地反問我有沒有MSN,說用MSN討論會好一些。
我沒有MSN,所以沒法跟她「討論」這個問題,最終成了懸案。
我說的懸案,不是指上海時尚雜誌專欄作者的稿費數目,而是懷疑這件事是不是騙局。大陸的假東西太多了,假商品、假食物、假處女膜……梗有一件在左近。我就簽過假合同,某出版社出版我的小說簡體字版,很認真地與我簽了合同,上面寫着我可以收到多少錢,以甚麼方式支付,甚麼時候進我的口袋。結果,書倒是出了,我至今也沒跟應得的銀子打過照面。斷估,那份合同是假的。
話說回來,那個女編輯的做事方式倒是很像上海人,或者像一個在上海工作了好些年,受了海式文化薰陶的外地人。我媽媽生在上海,但她最不屑的就是上海人,她評論一個人的時候,最惡毒的句子便是「哼!上海人……」那串省略號代表了虛榮、虛偽、精刮、死要面子、巿儈、卸膊、小家、不可信任等等諸多含義。
上海人最有趣的一個特點是,他們其實非常愛錢,卻又很怕談錢,彷彿一談錢就世俗了,而上海人是最怕俗的。他們向我約稿,如主動提出稿費,是侮辱了我;我替他們寫稿之前,首先開口問錢,則侮辱了他們。
中國人的金錢尊嚴,跟他們的民族尊嚴一樣,很容易受到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