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退休 投資策略股債各半

臨近退休 投資策略股債各半

近期市況波動,強積金表現亦直接受影響,踏入花甲之年的陳先生,尚有5年就退休,他擔心市況逆轉影響強積金的投資回報,正盤算應否為強積金組合重新調配,臨近退休,究竟現有強積金戶口內的累積價值,以及日後新供款應如何部署,相信這除了是陳先生的煩惱外,亦是快將退休人士面臨的一大問題。 記者:黃碧珊

陳先生今年60歲,現時強積金組合投資於四類基金,其中40%投資亞太股票基金,30%投於進取型(80%至100%股票)人生階段增長基金,保本及均衡(40%至60%股票)基金則各佔15%(圖)。戶口價值最高見過24萬元,不過近月市況調整,目前強積金戶口總值約20萬元。
有見現時市況不穩,陳先生擔心過去7年累積的退休金會進一步縮水,故打算調整強積金,降低投資風險。此外,現時環球通脹高企,他亦擔心物價上升蠶食退休金的購買力,因此想知道若維持現有每月3000元生活費的水平,退休時的強積金可維持多久。

跑贏通脹為目標

距離退休年期越近,股票比重應該越低,理財顧問均認為,對尚有5年退休的人士來說,陳先生的強積金投資組合略為進取,而且當中投資很大機會重叠,如均衡基金中有機會投資亞太股票,投資與亞太股票基金重叠,未能做到分散風險,故此建議他調整股票比例,平衡投資組合的風險,策略以跑贏通脹為目標。
假設陳先生65歲退休後維持20年的退休生活,按現時每月3000元的水平,需要76萬元才足夠應付退休生活。若現時戶口價值及每月2000元新供款按回報7厘滾存,退休時累積金額約42萬元。若無額外積蓄,陳先生可考慮額外自願性供款、降低退休後生活水平或延遲退休。

一注獨買均衡基金

國衞財務顧問部主管林昶恆表示,現時陳先生的組合,對於快將退休人士來說太過進取,且當中的均衡、增長及亞太股票都有投資重叠,而當中的保本基金基本上與現金無異,風險低回報亦低,即使要選擇防守性高的資產,債券會較保本基金優勝。
林昶恆建議,將近退休人士的投資定位應該是控制風險,因為保本基金只可保本,而沒有明顯增長,建議可以將強積金全部投放在40%至60%股票比重的均衡基金,當中有50%股票及50%債券組合,這樣可以平衡風險及解決資產重叠的情況。因為陳先生的投資期不長,不宜太過進取,應以7%為回報目標。

63歲轉100%債券

萬利理財區域副總裁陸東全表示,未來5年,市況表現可能變化很大,因此應該漸漸將現時的組合轉為保守型,回報以6%至8%為目標。
陸東全建議的組合為70%債券及30%環球股票基金,但當到了63歲時,可以考慮將所有款項轉為100%債券,因債券的回報總可抵禦通脹。此外,新供款則應以月供平衡組合分散風險。快退休人士的強積金投資組合要以穩健保本為主,當有理想的回報時就要將資金保留待退休時用。

專家教路:人可退投資不可休

JF資產管理投資服務副總裁譚慧敏指出,即使僱員達退休年齡取回強積金供款,亦毋須急於一次過提取,可考慮繼續透過投資滾存增加回報,避免血汗錢被通脹蠶食。
她表示,僱員退休後投資組合理論上要越趨保守,但仍要以跑贏通脹為目標,回報最少要有6%。
因此她建議,退休後強積金的投資組合應為60%投資債券,40%於均衡基金或環球基金,低風險之餘亦不難爭取高於通脹的回報。若退休人士的風險承擔能力較低,更保守的投資組合可考慮將債券的比重增加至80%至90%,其餘保留在均衡基金或環球基金。

譚慧敏指退休後投資回報最好有6%。
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