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北面曾遭小行星猛撞

火星北面曾遭小行星猛撞

對天文學家來說,火星好像是個「雙面人」,北半球是低窪盆地,南半球卻是山巒起伏。科學家最近找出導致火星南北半球截然不同的原因,原來火星北面在40億年前,可能遭到小行星或彗星猛烈撞擊,留下迄今人類在太陽系測量到的最大撞擊坑。
美國三批科學家,利用由「火星勘測軌道者號」和「火星環球勘探者號」傳送回地球的數據,建構出火星地形圖。結果發現,北半球盆地的輪廓為橢圓形,與撞擊坑的特徵相符。此外,科學家又發現盆地還有一層外部輪廓,這種內外雙圈是撞擊坑另一個典型特徵。
科學家估計,當年小行星撞落火星後,留下的大坑,闊度達8,500公里,長度達10,600公里,佔火星40%面積,面積相當於亞洲、歐洲和澳洲的總和。經過40億年後,巨坑現變成盆地。這次研究結果,對探索地球早期的形成,有啓示作用。
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