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香港商品交易所成敗未定,據公司註冊處資料顯示,商交所至今僅屬一家註冊股本2元的殼公司,只有一家秘書公司Shipcorp申報為其董事;亦未獲證監會營業執照,最終能否順利推出產品,並獲市場甚至內地政府接受,存在極大不確定性。
不過牽頭籌備的泰山石化(1192)昨已借勢炒起,最高見0.395元,急升34%;昨收0.385元,升30.51%。
泰山石化股價漲31%
至於港交所(388),股價似乎未受這個潛在競爭者的威脅,連跌兩日後昨反彈,收116元,升0.87%。
雖然商交所主席張震遠對計劃明年首季推出的180燃料油期貨產品前景看好,但曾目睹過去10年亞洲區一直嘗試發展出成功的能源期貨合約、卻無功而回的資深期貨交易商,對商交所持保留態度。一些亞洲燃料油交易商更指,商交所與內地進行業務交往時,可能面臨諸多困難,如外滙管制。
法國興業銀行商品衍生部亞洲主管MarcLansonneur認為,目前亞洲欠缺的,正是一種具指標作用的能源期貨合約,但亞洲至今仍由實貨市場主導,尤其是燃料油。
他指產品要取得成功必須具備流動性,關鍵在於要讓中國大型石油企業參與,否則只會面臨與廸拜商業交易所相似命運。張震遠日前表示,不一定要中石化(386)及中石油(857)參與商交所。
新加坡國際金融交易所曾於80年代末推出燃料油期貨合約,最終因交收機制過於複雜而失敗;紐約商品交易所06年推出新加坡380CST燃料油期貨合約,同樣因未能兌現最初承諾而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