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金管局總裁任志剛在最新《觀點》中表示,儘管現時A、H股股價存在溢價的成因頗多,包括兩地投資者基礎及風險意識的差異,惟長遠而言,應考慮設立合適機制,使內地投資者不用較外國投資者付出更高價格,在二手市場買入基本上相同的股票。
他續稱,為內地市場引入境外金融產品的機會好像浮現;上星期剛結束的第四次中美戰略談話其中一項成果,就是中國同意讓外國公司通過「發行股票或存託憑證的方式」,到境內證券交易所上市;這種稱為中國預託證券(CDR)的投資工具無疑將有助滿足儲蓄率偏高的內地投資者的投資需求,惟希望有關安排及相關細節,可讓內地投資者以合理價格買入同一金融產品。
在實施外滙管制的情況下,引入境外金融產品時有需要考慮同時設立機制,以「縮小境內外的價格差距」,其中一個可考慮的方法,就是讓同時在內地及境外市場上市的金融產品可以互換。目前內地實施外滙管制,市場機制尚未能全面發揮「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及「統籌兼顧」的作用。在配合適當價格平衡機制的條件下,通過香港平台為內地市場引入境外的金融產品,將有利於落實總理溫家寶提出,發展中港兩個金融體系「互助、互補、互動」關係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