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股債失利,令外滙基金投資第2季度再次「見紅」,金管局總裁任志剛昨評論美息走勢時,順勢就其投資表現發出「盈警」,透露隨着外滙基金在首季錄得虧損後,「第2季亦有可能錄得虧損」。是次乃該局自01年披露季度表現以來,外滙基金首次連續兩季度虧損。單以今年首季外滙基金虧損146億元,按香港現時人口逾680萬人計,即每人平均蝕2147元。 記者:劉美儀
投資界及分析師認為,外滙基金投資基準有別一般基金經理,前者着重資產流通性及長期持有,不會經常在市場買賣套現或大幅調整資產組合,加上投資欠多元化,故雖然基金經理認為第2季度市場環境屬中性表現(marginal),但外滙基金再現虧損亦不為奇,惟相信按市價入賬後,其次季損手程度應會低於市況極為惡劣的首季。
損手程度料不及首季
金管局自93年成立至今,以半年度結算計,外滙基金共有3次虧損紀錄,但全年計則未嘗「見紅」。對上一次半年度虧損,要追溯至01年6月底,當時半年度投資虧損達166億元,不過當年底卻能成功「撈底翻身」,令01年獲得75億元投資盈利,是該局歷來賺錢最少的一年。
任志剛昨表示,利率走勢不明朗,令金融市場受到影響。近期股市表現已反映投資環境欠佳的情況,利率有可能上升,亦令債市回報不理想,繼今年首季外滙基金錄得虧損後,他說次季可能再次損手,但他表示,會透過比較長遠的投資策略,「希望將短期的賬面虧損減到最低」。
資產組合欠多元化
一大型銀行投資主管指,外滙基金「盤大」,但資產組合欠多元化,該局不像新加坡政府投資旗艦淡馬錫般,可以較多參與私募基金及對冲基金等另類投資(alternativemanagement)。港股雖在首季低見21000點,但4月份個別時段曾一度回升,若該局能在近期跌勢前沽貨獲利及調整組合,或會減少賬面值損失,惜外滙基金受投資規定所限,故市跌時「抗跌」能力有限。
美息橫行 利債券回報
不過,鑑於年內美息料橫行,債券回報可能略見改善,若股市喘定回穩,相信以全年計,其投資表現仍有機會錄得正數「過關」。
滙豐亞太區業務策略及經濟顧問梁兆基表示,相比首季「例輸」的波動局面,市場普遍視次季投資環境較為中性,但外界不應將外滙基金與一般基金表現比拼,前者受投資基準規定,需持流動性高資產,資產亦多屬長期持有,故次季虧損亦不為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