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是中共喉舌《人民日報》創刊六十周年,中共總書記胡錦濤前往視察,並到《人民日報》轄下人民網,與網民直接對話,回答網民的問題。
民意被嚴重扭曲
當日早上十點,胡錦濤坐在人民網「強國論壇」的編輯旁,與網民展開歷史性對話。事前一小時,網站宣佈胡錦濤即將前來「寵幸」網民的消息,因而吸引二十萬人來看熱鬧,提問的問題鋪天蓋地,編輯挑了其中三條供胡作答:「總書記,您平時上網嗎?」、「總書記,平時您上網都看些甚麼內容?」、「總書記,網友們在網上提了不少意見和建議,您能看到嗎?」
這些問題非常簡單,甚至有侮辱國家領導人的智慧之嫌。不過,這是中共最高領導人第一次直接回答老百姓質詢,還是有一定意義的。胡錦濤回答說,自己每天盡量抽空上網,主要是看新聞及網民對各種政策的意見,並肯定網民的意見及建議,認為這是聽取民意的重要渠道。
不過是葉公好龍
無獨有偶,廣東省委書記汪洋前幾天也宣佈提升廣東省國際競爭力,以及廣東作為國家各種發展模式試驗區的行動綱領,當中包括推行網絡民主。今年四月,汪洋專門邀請二十六名網民到廣州與他座談,為廣東的發展「拍磚」(提不同意見)。汪洋說,這麼多條留言,靠他一個人處理是不行的,要靠制度,以後可能考慮每年都請網友談一談,而政府每周會收集網上熱門話題,供領導分析研究和決策參考。
顯然,從中央到地方,網絡已成為新一代領導了解民意民情的工具。不過,中共官員突然重視網絡上的民意,卻是為勢所迫的。本來,在正常制度下,下情可透過各級政府、民意機構和各種傳媒,上傳給決策者,而他們制訂的政策也可透過這些途徑,回饋給老百姓,這樣的良性互動,保證決策者獲得真正民意,其決策也就不會偏離現實、違背民心。
很可惜,這種下情上達的功能,被中共制度嚴重窒礙,幹部們官官相護,民意機構淪為各級官僚的橡皮圖章,傳媒只是被閹割的喉舌和官員傳聲筒,以致上傳給胡錦濤等決策者的「民意」,都已被重重篩選過濾,嚴重扭曲。有順口溜說:「村騙鄉、鄉騙縣,一直騙到國務院」。在此情況下,最高決策者要了解真正的民意,幾乎是不可能的。
互聯網的出現,部份補救了這條資訊鏈的缺失。事實上,中國網民也因為傳統媒體漠視他們,很想透過網絡表達個人意見,因而網上論壇多達一百三十萬個,踞全球首位,只要不是法輪功、推翻中共統治及指名道姓揭露官場黑幕等敏感議題,他們也的確可以暢所欲言。但中共宣傳部及網絡警察對互聯網的監控,一天也沒放鬆過,並不斷有網民因發表文章而遭拘捕判刑,在此情況下,中共領導人要跟網民作「坦承」交流,不過又是葉公好龍。要傾聽人民心聲,渠道很多,問題是,胡錦濤真想聽老百姓心底話嗎?
張華
中國問題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