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特區政府民望大幅走低,副局政助風暴仍未平息,政府問責制受前高官如王永平質疑,從政治形勢來看,九月立會選舉對保皇派應該是不利的。然而,由於泛民主派的立會參選佈局頗有自亂陣腳之嫌,泛民選情反而不容樂觀。
香港的政治形勢,正處於一個相當敏感的時期。副局政助事件,由於泛民在立會中未能佔多數議席,連要求進一步開會辯論的提議也遭否決。市民對立會監察政府的功能有挫折感。如何才能加強監察功能呢?當然一是要爭取九月選舉中讓願意監察政府而不是一味保皇的人士取得較多議席,二是要當選的議員有較強的議政能力。
另一政治敏感問題,是新一屆立會將對2012年的特首和立會選舉的方式作出決定。面對2017年普選特首和2020年普選立會的前景,2012年有必要擴大普選基礎,市民對此有較高期待,而力撐民主的泛民主派則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因此,就加強監察政府功能和力爭擴大2012年普選基礎這兩大目標來看,九月立法會選舉都是絕不容輕忽的大事。
形勢要求泛民必須把更多及更有議政能力的人士選進立法會。這是面對九月選戰的大局。至於培養接班人、給第二梯隊進入立會的機會等等,是泛民內部的小局,嚴格來說,與廣大市民的利益和要求無關。若因這小局而妨礙了大局,比如把勝選機會較低的所謂第二梯隊推上最前線,而妨礙了最有勝選機會和最有議政能力的人士當選,這或會迎合政黨內部小局的需要,卻絕不是符合廣大市民期望的大局的需要。
泛民目前的初步參選佈局是令人擔憂的。首先,是具吸票能力和有長期議政經驗的李柱銘退出選舉;其次是讓勝選機會較低的甘乃威排在首名參選,想以民主黨的民意支持度將這個第二梯隊的人推入議會;其三,是最有吸票能力的陳方安生未決定是否參選;其四,是公民黨以民望和知名度較高的余若薇排在次名,想以這參選排名方式力推排首名的政壇新星陳淑莊,把她和余若薇一起送進立會。
就港島區的參選形勢來說,泛民的如意算盤是:陳淑莊、余若薇取兩席;甘乃威、楊森取兩席;陳方安生取一席。
這如意算盤看來絕難打響。若陳太參選,她又願與甘乃威合組名單,或有可能取得兩席,加上公民黨兩席,泛民最大限度可保住四席。若陳太不願與甘乃威合組名單,很可能只有三席。若陳太棄選,她的支持者可能轉投葉劉淑儀。最壞的情況是泛民只可保到陳淑莊一席,而葉劉則會搶到排第二的陳岳鵬共兩席。
筆者認為,在當前形勢下,要解決政黨小局的爭、讓、協調問題,還須交付市民去裁決。在這方面,美國、台灣等實行民主政制的地區,都有所謂初選,或以民調來決定候選人。香港要搞初選,或有困難,但交由港大民意調查中心,去進行一次參選人獲支持度的民調,還是可以的。以港島區來作民調,將可能參選的人士:甘乃威、楊森、單仲偕、陳方安生、余若薇、陳淑莊,交由只可以投一張選票的港島市民作選擇。以民調支持率高低作排名次序,分組兩張名單參選。這不但最公平、公開,最能考慮市民的意願,而且勝選機會也較高,基本上可以保住四席了。經民調取決,若陳方安生仍獲最高支持率,對她的決定參選也會較有說服力。
捨此之外,政黨內部的爭持、推讓,或政黨與政黨間的協商,都費時失事而且辜負民意。號稱民主的政黨,不要搞這套違反民主與公平競爭的權謀了。直白說,你們也不擅長這一套。四年前將李柱銘排在次名參選,其後告急把何秀蘭擠掉,這樣的脫腳選情,難道還沒有得到教訓嗎?
周一至周六刊出